晉安區檢察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創新案例 ——打造“社區五員”工作機制
2020-10-22 11:38:18 【字號 大 中 小】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保障是重要環節和重要內容。區檢察院立足晉安省會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社會治理工作充分結合,立足社會宣傳平臺,打造由督導員、信息員、聯絡員、志愿者和心理咨詢師組成的“社區五員”隊伍,深入網格化一線、深入社區群眾,從供給側提供優質法治產品、檢察產品,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福州、平安晉安作出檢察新貢獻。
一、做到“三個發動”,打造檢察同盟軍。一是發動群眾代表。吸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黨員、社區支部書記或主任等這些最懂法理、最懂群眾的力量加入“社區五員”隊伍,夯實助力檢察、依法治區的群眾基礎。依托雙向聯絡代表委員工作機制,日常檢務活動中加大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緊密溝通力度,同時借助下沉一線走訪的機會,積極誠摯邀請代表委員加盟“社區五員”力量,實現“檢察人員走出去,代表委員請進來”。“社區五員”隊伍641名成員中省區鄉三級人大代表共132人,市區黨代表、區政協委員共56人。二是發動綜治戰線。晉安區下轄6個鄉鎮3個街道113個行政村75個社區,“社區五員”隊伍188個小組長由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兼任,督導管理社區志愿者、信息員、聯絡員的工作;“五員”片區管理員則由鄉鎮、街道黨委綜治副書記擔任,負責督導協調所轄片區工作。依托綜治戰線“部門聯調、網格聯防、鄉村聯動、平安聯創”四聯格局,整合升級晉安檢察“社區五員”三級網格聯動管理工作模式,形成“社區-片區-區檢網”信息聯報工作格局。三是發動紅色力量。融合黨員領導干部走街串巷“管家式”服務機制,借助黨建超市、在職黨員進社區吹哨報到、黨員干部認領微心愿等活動平臺,推行社區管家服務,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尤其退休老黨員了解社情民意、百姓訴求的天然優勢,為檢察監督提供第一手資料。“五員”隊伍在設立之初旨在做好檢察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和戰“疫”服務兩手抓,但隨著戰“疫”部署不同階段的推進,職能逐漸延伸至綜治等各項服務群眾工作。
二、做到“四個主動”,銜接監督多元化。一是推動認罪認罰從寬,主動銜接訴前考核機制。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檢察環節的依法“可用盡用”,與前橫、浦東、東浦、電建等社區創新建立認罪認罰案件犯罪嫌疑人社會公益服務機制。針對非法經營、危險駕駛、盜竊等輕微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由社區隨機抽調2名志愿者考察服務情況,由督導員最后出具《社會公益服務情況評價表》,作為檢察官對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訴或緩刑等決定的重要依據。目前,已累計對47名情節輕微的犯罪嫌疑人進行社會考察,其中對20人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對47人提出從輕處理量刑建議。二是推動城區功能品質提升,主動銜接社會服務考察機制。作為城鄉結合部,晉安有著產城融合、流動人口多、綜合治理難度大的特點,檢察監督從治理常見交通亂象上發力。結合酒駕醉駕治理,加大對“隔夜酒”酒駕、挪車酒駕等違法現象的宣教力度,通過讓輕微醉酒駕駛等犯罪嫌疑人參與道路協勤、垃圾分類治理、輕扶共享單車、協助辦理電動車換牌、參與兩違管控宣傳等社會服務47人次,公益服務累計時長近1800小時。三是推動強化人權司法保障,主動銜接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完善不同訴訟階段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針對上述認罪認罰案件,審查起訴階段綜合考慮犯罪性質、犯罪情節及悔罪態度等,對5名犯罪嫌疑人及時變更強制措施,最大限度實現輕罪案件的非羈押化。將由檢察院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納入所在社區一級“五員”小組的監管對象范圍,對其日常動向、表現情況進行監督,防止其在取保期間再犯罪。對其中經法院判緩刑在本轄區社矯的罪犯,無縫對接社區矯正日常監督,探索簡化優化司法局調查評估流程,確保社矯對象入矯到位。四是推動檢察監督剛性化,主動銜接刑事執行監督工作。重點針對經羈押必要性審查變更強制措施且已被判決緩刑的社矯對象,由“五員”小組長直接參與司法局調查評估階段的居住地核實、社會調查等工作,及時發現司法局與法院銜接當中的疏漏與糾違線索,強化提前介入監督實效,已上報糾違線索1條,檢察機關據此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1件,采納1件。2020年以來全區275名社矯對象無一脫管、漏管,社矯秩序安定穩定。
三、做到“四個能動”,助力綜治見實效。一是下移工作重心,能動調解矛盾糾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托“晉我家”社區管理服務平臺,將五員隊伍所在社區作為涉檢信訪預警平臺,梳理篩查重點涉檢信訪事項,由督導員聯合人民調解員,強化信息預警,運用多元糾紛化解模式,積極開展疏導。二是前移監督關口,能動摸排公益線索。結合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目標要求,利用社區貼近基層特點,積極發動通過“公益訴訟隨手拍”、微博和抖音等多平臺發現、電話舉報等方式,擴寬摸排對廢棄口罩處置不規范、人行盲道被違法破壞或占用、餐飲場所未按標準使用罐裝燃氣、消防通道安全存在隱患等公益訴訟線索力度,經認真調查核實,2020年以來共向相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3份。三是延伸檢察職能,能動助力扶貧濟困。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找準法治與扶貧的結合點,由督導員、聯絡員日常了解確有困難、患重疾的社矯對象等群體,檢察干警通過與當地政府對接、協調司法所及社工等方式,為困難對象提供物資幫助,5名檢察干警心理咨詢師通過正念法、移情法等專業心理學方法幫助社矯對象重塑人格恢復社會功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發揮專業安裝、維修空調等職業特長提供上門服務。2020年以來,幫助一起故意傷害被害人申請司法救助金2萬元;曾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的李某身患癌癥晚期,在接受幫扶后轉變生活態度,認真接受社區矯正,并向鎮政府和檢察機關發來感謝信;涉嫌危險駕駛的朱某為社區捐贈1000只口罩助力抗疫工作并發來感謝信。積極推廣兼任前嶼小學法治副校長的檢察官講授前嶼社區四點半學堂的做法,助力平安校園建設。四是拉長工作鏈條,能動推廣法治宣教。推進法治進社區,將法治宣傳納入員額檢察官司法責任制績效硬性考評內容,助力推進全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區工作。探索以轄區內15個大型小區為試點,以活動展頁或進駐電梯廣告等方式,打造“法治易讀”普法平臺,通過老年人詐騙、民間標會等常見案例及好學好用的檢察官提醒,加強社區法治宣傳。同時,加強全區連片舊屋區改造項目推進任務等政策法律的解釋宣傳,正面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平安創建、踴躍檢舉揭發黑惡亂及腐敗等違法犯罪。目前全區存在部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結合近年辦理的多起精神障礙患者暴力犯罪案例,充分發揮能動檢察作用,強化事前預防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