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涪城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鏈接"到群眾心里

2020-01-15 10:00:30      【字號

今年以來,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暢通渠道,創新載體,重點圍繞志愿服務、道德引領、文明細胞建設、黨建引領、鄉風建設等項目,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鏈接”到群眾心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化開展。放眼涪城,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處處綻放,生機無限。

四川綿陽:涪城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鏈接"到群眾心里

志愿服務 項目化運作 打造“常態鏈” 

“噓、噓、噓……小朋友,看著兩邊的來車,注意安全。”冬日的清晨,在南河路實驗小學門口,身穿紅色馬甲的青年志愿者李新站在薄霧中,口中吹著哨子,伸出手里的小黃旗攔住車流,讓上學的孩子和送行的家長安全過馬路。這是涪城區開展交通文明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

利用每周末和節假日,開展“進社區,關愛空巢老人”的常態化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給老人們帶去親人般的溫暖;引入專業美容美發店,每半個月一次定期為中老年人義務理發;建立“文化志愿服務隊”,關愛農民工、留守兒童、殘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涪城區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讓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該區積極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在志愿服務中引入項目管理理念,以項目化運作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進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務專業化、科學化和常態化水平,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每年初,涪城區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志愿服務項目,通過自主申報、單位推薦、綜合評審等環節,確定一批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扶持,并提供骨干培訓、專業指導等個性化服務。這些項目中既有覆蓋范圍廣、受眾群體大的“加油!夏令營”志愿服務、“愛心廣場、溫暖你我他”等具有示范效應的公益項目,也有源于基層需求、服務社區居民的群眾廢舊物品回收、為老人義務理發等基礎性項目,還有針對特定受眾群體、有一定專業性的個性化項目。

項目聚力,志愿給力。涪城區志愿服務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項目化運作的全新公益模式。“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網正式注冊志愿者17.5萬余人,成立涪城區志愿服務支隊,先后組建志愿服務大隊83個,小隊228個,形成‘支隊、大隊、小隊’三級志愿服務體系。”涪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涪城區還探索出“互聯網+志愿服務”新模式,在網上發布志愿服務項目1600個,提供志愿服務時長超過28萬小時,服務群眾10萬余人。

四川綿陽:涪城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鏈接"到群眾心里  

道德引領 小故事大道理 提升“示范鏈” 

今年9月,涪城區拍攝制作的典型榜樣先進事跡專題片《初心如炬》在涪城手機臺播出后,引發熱烈的社會反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點贊榜樣的同時,也表示要見賢思齊,提升自己。

《初心如炬》講述了涪城區11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以一個個“小故事”宣傳了人們身邊可信、可學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引導全區黨員干部群眾增強道德意識,激發大家的道德修養,提升個人道德素質。

“通過觀看主題教育片,讓我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玉皇鎮工作人員黃瑞成感慨萬分,他說,這11名優秀共產黨員代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用敢于擔當體現使命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心生崇敬。

一名先鋒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先進就是一支火炬。《初心如炬》中的11位主人公只是涪城區身邊好人的代表。據了解,每年涪城區都要開展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和個人評選活動,同時向全國、省、市組織推報最美綿陽十大人物、感動綿陽十大人物、道德模范等先進人物。涪城區涌現出了一大批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宋汶祥被評為“全國最美志愿者”,文正平、陳燕被評選為“四川省優秀志愿者”“四川好人”,迎賓社區、建國門社區、體運村社區和鐵牛社區被中央文明辦評為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暖心學堂”志愿服務項目獲評全市“十佳志愿服務項目,臨園路東段社區獲評全市“十佳志愿服務社區”,涪城文化志愿服務協會獲評全市“十佳志愿服務組織”。

涪城區還在人流密集的地區開展精神文明宣傳、開設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專欄,不斷激發全區黨員干部群眾在踐行初心使命中展現更大擔當與作為。中心城區的志愿文化廣場,三光街人文”文化的展示,翠花街的誠信宣傳、公園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外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市民。

“這些主題宣傳既‘潤物細無聲’,又能讓人‘回味良久’。”涪城區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四川綿陽:涪城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鏈接"到群眾心里  

文明細胞 創評為載體 做強“生態鏈” 

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涪城區以創評為載體,激活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的文明細胞建設,優化區域文明實踐生態。其中,文明校園創建已成為涪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響亮品牌。

近年來,涪城區把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以紅色文化為引領,致力于培養學生們良好的道德風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綿陽實驗中學南山校區黨委副書記龍太根介紹說,學生入學后學校不僅要組織開展科技、繪畫、閱讀等趣味活動,讓同學在愉悅中增長見識,還會組織同學走進社區、革命紀念地、地震遺址等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意識,營造健康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們要愛惜糧食,做‘光盤’行動者。”“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我們應該惜時如金,勤奮學習。”……日前,涪城區開展的“文明校園我來代言”活動,以學生拍攝代言視頻推進文明校園建設,讓學生成為文明校園建設的主角,以短視頻的方式展示新時代文明校園的風采,以趣味性、流行性充分調動未成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涪城區還在全區各鄉鎮、街道加強鄉村少年宮、特色少年宮建設,滿足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形成校內校外交相輝映的內外兼修學習模式。

“這些年,我家孩子都在少年宮免費上興趣班,不僅為家里省了一大筆開支,還學到了很多知識。”石洞小學學生李明的媽媽談及孩子的變化,臉上是滿滿的幸福。她說,孩子在2017年涪城區舉辦的鄉村少年宮青少年才藝成果展演中,架子鼓表演贏得了專家老師的好評。

據了解,目前全區共有鄉村少年宮、特色少年宮近60所,所開展的興趣班項目包含:繪畫、鼓號、書法、體育、閱讀、寫作、棋類以及舞蹈等,每個項目都配備了專業指導老師,真正讓少年宮成為了孩子們活動的天堂、獲取知識的地方。

黨建引領 資源大整合 打通“服務鏈” 

“現在我們小區環境干凈舒適,鄰里之間和睦團結,真正讓我們業主找到了‘家’的感覺。”位于鐵牛街社區的勇拓洋樓小區業主陳實看著小區翻天覆地的變化,感慨萬千。

勇拓洋樓小區建于2002年,共有商住樓4棟,業主427戶,常住人口1200余人。2018年3月以前,一直由物業公司管理。由于物業公司服務水平不高、履職能力不強,導致小區環境臟亂差、電力配套設施過期、供水設備配件缺失等問題出現。

城市社會治理的關鍵在社區,社區治理的關鍵在小區。作為一個老舊小區,如何破解勇拓洋樓小區治理難題?

“通過探索這種小區業主自治管理模式,勇拓實現小區由亂到治的華麗轉身,開創了黨建引領小區自治的新局面。”鐵牛街社區黨委書記劉程介紹道,鐵牛社區是涪城小區治理的“老先進”,面對勇拓洋樓小區的狀況,社區領導干部探索出一條小區治理的新途徑、新方法。“在黨建引領下,勇拓小區全面建立‘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道黨小組’三級黨建責任體系,將組織建設下沉到小區。”

勇拓洋樓小區的華麗變身,只是涪城區通過黨建引領奮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涪城區以“黨建+”為載體,激活黨建資源與活力,把黨建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將黨的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和推動力,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基層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的“紅色動力”。

村黨總支和村集體先后被評為“市級基層黨建示范村”和“省級四好村”……一項項殊榮讓劉家坪村成為涪城區的明星村,劉家坪村的成功,依靠的就是“黨建引領”。

劉家坪村牢牢把握農村黨建核心,實施“政治領支部建設”“支部引領發展”“黨員引領黨員”“黨員引領群眾”“群眾引領群眾”工程,在固本強基、社會治理、文明鄉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鄉風文明 善用村規民約 優化“價值鏈”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推進移風易俗、摒棄陳規陋習,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內容。

今年以來,涪城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為契機,把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突破口,構建出一座座地域特色突出、民俗文化厚重、鄉情鄉趣濃郁的幸福美麗新村。

走進劉家坪村村委會,白底紅字的十條“村規民約”,格外醒目。“我們村的‘村規民約’具有本土特色,通俗易懂、接地氣、簡潔明了,大家都能熟記于心,也更能落實到行動上。”劉家坪村黨總支書記溫興宇在談及該村“村規民約”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取得的重要作用時,感慨萬分。“我們村已多年‘零上訪’,是全區公認的‘村民好、村風正’的先進村。”

走進楊家鎮羅漢寺村,幢幢白色新樓映入眼簾,毗鄰樓房的大片農田里,一排排種植著葡萄的白色大棚,直向遠方延伸,一幅秀美的田園畫卷呈現眼前。

“這些年,我們村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村的發展已逐步走上發展快車道。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有些村民個人主義至上,‘小農’意識濃厚,集體意識喪失,恣意損害公共利益、對父母孝心不夠、鄰里之間口角爭端多等問題時有發生。”說起這些不文明的現象,村支部書記尹林顯得十分無奈。在他看來,文明觀念的淡薄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羅漢寺村發展的瓶頸。為了改變這一情況,經過村支兩委的商議,決定在全村范圍內開展以弘揚“孝道”文化為重點的“孝德之星、和諧之家”評選活動。活動得到了全村老少的支持,自2013年以來,全村開展了“孝德文化”建設,相繼推出了“孝德之星”“最美家庭”“好媳婦”的評選。如今村里的每家每戶都以被評為其中一項為榮。村民們通過一堂堂生動鮮活的“孝道文明課”,自覺踐行孝道,主動做好事,全村形成“人人重道德、處處有善舉”的良好風尚。

據了解,截至目前,涪城區已成功創建四川省級“四好村”21個,綿陽市級“四好村45個。

 

 

北京市延慶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32400號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區域特色 更多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