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綜述在服務群眾中凝聚引導群眾

2020-09-07 11:33:43      【字號

“追夢學堂”,讓理論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家門口的文化廣場,上演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公益文藝匯演;“紅馬甲”志愿者團隊進村入戶,點單派單式志愿服務溫暖人心;村頭巷尾,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讓人們隨時可以汲取知識、學習技能、陶冶心靈……兩年來,1300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江蘇大地煥發勃勃生機,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方面不斷拓展廣度和深度,凝聚起動員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強大力量。

理論創新,宣講送到田間地頭

快板、歌舞、詩朗誦輪番上演,黨的創新理論、身邊的好人故事在歡笑聲中深入人心,忙碌在田間地頭的“百姓名嘴”讓理論宣講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最受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兩年來,江蘇各地涌現出“百姓名嘴”理論宣講、“一號文件進田頭”、“政策法規進萬家”等一批理論宣講志愿項目,黨員干部、文化能人用方言土話說政策,用文藝節目演理論,有效滿足廣大基層群眾的政策理論學習需求,受到熱烈歡迎。

如何更好地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海安實施“名嘴孵化30×50”項目,30位名嘴骨干每人結對50名志愿者進行面對面培訓輔導,1500名志愿者發揮理論宣講“二傳手”燎原效應,用群眾聽得懂的話說群眾愿意聽的理,百姓名嘴領銜“板凳講習所”“百靈鳥”“小螞蟻”“三人行”等團隊,常態化走村入戶開展宣講,將“文件語”變為“家常話”,把“抽象的理論”具象成有趣的故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通過“文藝+宣講”形式,寓教于樂地呈現黨的創新理論和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讓宣講既“養眼”又“入心”。丹陽市呂城鎮群眾莊國興說,鎮里請來全國理論名嘴“姚鐵嘴”,講什么是新時代,一聽就明白。丹陽高新區大定船社區黨委書記蔣成平說,“鎮里講防范非法集資的小品,比我跟老人家說一百遍還管用。”

為進一步豐富理論宣講的形式,江蘇各地不斷創新,還依托移動互聯網、智慧云平臺、有線電視等,實現有形陣地和無形陣地相貫通。宜興市有兩位特殊的百姓名嘴——卡通人物“陶陶”和“都都”,以他們作為主角的宣講短視頻在城市影院、電影下鄉、文化惠民演出等不同的場合播放,讓人們不知不覺就能熟悉和接受科學理論和方針政策。張家港市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資源搬到線下陣地,利用市文化中心閑置空間精心打造理論宣講平臺——追夢學堂,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功能,面向廣大干部群眾常態化開展各類理論學習和交流活動。如東縣擁有24.5萬有線電視忠實用戶,當地利用有線電視專門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設置志愿者招募、需求預約、服務項目、“有困難你說話”、“有活動你參加”等7個板塊,24小時在線接受預約,努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見人走心,厚植為民服務根基

星羅棋布于江蘇大地的志愿服務站點,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的陣地就延伸到哪里。

2020年春天,“志愿紅”成為抗“疫”戰場上一道動人的風景線。各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起1萬多支志愿服務隊伍、300多萬名志愿者,開展“阻擊疫情 志愿同行”專項行動,大力宣傳中央決策部署和疫情防控知識,構筑群防群治嚴密防線,關心關愛特殊群體,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志愿力量和文明溫度。

民生問題無小事。無私奉獻、甘于付出的“紅馬甲”們,始終以點滴善舉為群眾送溫暖、解難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到實處。徐州市賈汪區推行文明實踐“十必聯”群眾工作法已有兩年,凡群眾家中有喜事、喪事、難事、急事、病事或者有矛盾糾紛、信訪訴求、當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志愿者必上門聯系,幫助解決困難。溧陽市針對日益增長的養老就餐服務需求,成立多家“如意小食堂”,開展各項惠老助餐服務活動,覆蓋城鄉,方便可及,讓“空巢”老人享受到美好的晚年時光。盱眙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召集3200多名志愿者組成“山爸山媽”團隊,與當地2000多名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做他們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

為進一步解決群眾的個性化需求與服務資源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對接的難題,江蘇各地積極探索群眾“點單”—文明實踐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等模式,切實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探索初期,基層志愿者經常“上門”,在面對面交流中請群眾“點單”,匯總到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分級制定“菜單”并組織實施,促進供需對接。各試點地區設計開發新時代文明實踐智慧云平臺,逐步實現服務管理信息化、供需對接精準化、群眾參與便捷化。南京市江寧區依托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把握群眾最關注的領域、最亟需解決的問題、最喜愛的服務形式、最歡迎的服務內容等大數據,實現服務項目精準設置和配送。如皋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交互、指揮管理云平臺,讓群眾能夠在線“點單”,實行“線下活動、線上直播”。

弘揚新風,文明點亮百姓心燈

蓬勃開展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讓廣大群眾在文明實踐中體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質、提升精神風貌。

倡導文明生活方式,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重要工作內容,其中就包括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邳州市新河鎮陳灘村為幫助村民盡快適應漁民上岸變居民的生活方式,邀請相關部門開展生產技能培訓、防詐騙宣傳、移風易俗引導等活動,組織30多位村民建立“鄉賢俱樂部”和以婦女為主要成員的民事調解會,每年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星級文明戶評選,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洗禮,鄉親們的精神生活也愈加豐富。阜寧縣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根據農村有逢集的特點,將志愿服務活動安排到逢集現場,群眾參與度高,效果好。村風民風明顯好轉,打麻將的少了,求神拜佛的少了,游手好閑的少了,參加跳舞健身的多了,看戲聽講的多了,主動關心他人的多了。

江蘇各地還將農家書屋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通過發動志愿者、組織社會團體入駐農家書屋、開展閱讀推廣志愿服務等方式,讓群眾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在張家港市永聯村農家書屋,59歲的李蘭芳只要有空必來坐坐:“以前雖然喜歡看書,但沒有這個平臺。現在好了,滿屋是書,還有志愿者為我們提供各種服務,別提多滿意了。”

送文化下鄉,從“我們演什么、群眾看什么”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根據群眾的文化需求創排節目、定制活動、提供套餐,讓群眾可以按需“點單”,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各基層文明實踐所(站、點)也給愛好文藝的群眾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專業文化工作者以志愿者的身份,指導群眾自創自編,讓群眾登臺表演,人人成主角,形成了“群星大舞臺”。更優的文化服務、更高的生活品質,引導人們形成自覺向善的價值觀,煥發積極向上的精氣神。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堅持產城人融合 加快建設高品質現代化中心城區 ——訪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晉安區委書記林濤

“建區29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無愧于綠水青山,

區域特色 更多
“宜居福州,綠色出行”系列報道之四 橫嶼公交樞紐站啟用,片區公交線網同步優化  “環晉安湖生活圈”交通升級

“宜居福州,綠色出行”系列報道之四 橫嶼公交樞紐站啟用,片區公交線網同步優化 “環晉安湖生活圈”交通升級

晉安45個客貨郵服務點高拍儀全覆蓋

晉安45個客貨郵服務點高拍儀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