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晉安區探索建立“實戰+考核”新模式 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2020-01-15 16:00:54 來源:晉安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字號 大 中 小】
近年來,我區以工作實績評價干部,堅持在一線培養使用、一線考核管理、一線激勵監督,有效激勵調動全區黨員干部奮發有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中心工作、重點任務有效落實。
一、找準切入點,強化干部培養鍛煉措施。一是選派鍛煉有目標。通過個人報名、單位推薦、組織研究等方式,組建289名干部的“一線重點工作服務團”,根據項目用人需求,采取“單位點菜、組織配餐”的方式,先后遴選315人次參與各類攻堅任務,在有效推進項目的同時,讓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后備干部在一線得到歷練成長,逐步成為擔當急難險重任務的骨干力量。二是一線課堂見真章。探索一線黨性教育培訓新模式,以換屆后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為著眼點,全領域、高標準培育黨建示范點,新建9個鄉鎮(街道)黨校,打造八·一七公園黨性教育實踐基地,命名授牌16個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創新開設了“半小時微黨課”“一線講堂”,邀請黨校教師、黨員攻堅能手等現場授課,授最新理論、講征遷政策和一線優秀工作案例,確保攻堅一線黨員學習、工作“兩不誤”。三是學習交流促提升。圍繞重點建設項目征遷、招商引資、水系綜合治理、垃圾分類等一線重點任務,開設專題培訓班,進行專業化培訓,先后組織90批次4823人次的一線干部參與培訓及異地學習考察。積極開展鎮(街)間攻堅項目現場觀摩交流活動,建立每周六上午全區攻堅例會制度,區委組織部列席旁聽記錄,通過壓力傳導、交流互比實現互促共進。四是基層服務強本領。以黨員領導干部走街串巷開展“管家式”服務工作為契機,對全區353名科級干部開展分類考核,推行“月考”制度,實行“每月抽查+日常考核”,通過“記日記、曬賬單、查實效”等方式,重點培養黨員干部的執行力和治理能力,提轉干部作風,精準聚焦問題,服務發展大局,著力化解民生訴求和矛盾糾紛。
二、立足核心點,完善干部考核管理辦法。一是政治考核擺首位。按照“一線考核、兩線作戰、雙向發力”的考核思路,深入急難險重任務一線和日常工作一線,強化對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考核。開展“擔當盡責、激情創業”優秀干部發現選拔專項行動,探索建立干部政治素質檔案,既橫向比較又縱向分析,把政治過硬的干部發現出來,把政治上的“兩面人”辨別出來、拒之門外。結合察、聽、看、評“四步考核工作法”,近距離觀察干部貫徹執行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態度是否堅決,行動是否迅速,成效是否明顯。二是“三單”管理傳壓力。即收集“責任清單”將工作分工情況、崗位職責要求、具體責任任務、時間進度安排等細化分解,實現干部責任一包到底;及時形成“問題清單”,對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干部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綜合分析,實現發現問題一究到底;深入了解一線干部在項目推進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情況,核實一線干部的“成績清單”,實現干部實績一貫到底。將定期集中考核與經常性隨機考核相融合,對各單位工作任務推進落實情況,實行每季度問題分解立項,督辦核實反饋情況。三是典型引領樹標桿。在項目征遷現場、項目工地組建臨時黨支部,要求全體黨員亮明身份,并結合自身崗位職責,就攻堅目標、服務作風等方面作出承諾,形成“黨員帶頭、干群齊心”的生動局面。同時,推出扎根基層一線的新擔當新作為先進典型系列報道,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自覺從先進典型事跡中汲取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至目前已開展38輪宣傳報道。四是能上能下促作為。強化對領導干部一貫表現和關鍵時刻突出表現進行綜合考核,對于在項目一線工作中“不冷不熱、不急不忙、不痛不癢”,且經批評教育無效的干部,采取改任、免職等組織處理方式予以調整。對調整崗位的干部進行跟蹤考核,重新激發動力、奮勇拼搏、干出實績的干部可再次啟用。近四年以來,有16名干部因不勝任現職被調整“下”,有3名干部因表現優異“下”了還能“上”。
三、掌控關鍵點,構建干部激勵監督體系。一是樹牢實干實績導向。主動將考核視角、干部選任方向往攻堅、日常一線聚焦,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工作機制,區委組織部每季度聽取一次考核匯報,通過干部綜合信息的“大數據”分析,建立好差干部信息庫,把好干部“實績關”。考核工作開展以來,從一線提拔重用干部269人,在全市率先將14名參公、事業干部調任或轉任公務員,在全區形成“重德才、憑實績、講奉獻”的良好局面。二是實施“五優先”激勵政策。出臺優先宣傳褒獎、優先提拔使用、優先評先評優、優先解決訴求、優先學習培訓的“五優先”激勵政策,對在一線工作表現優秀的干部落實各類訴求66件。每年以區委區政府的名義,對區中心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對“抓項目促發展”招商等專項行動表現突出的個人予以記功嘉獎。近年來,共表彰先進集體75個,先進個人180名,個人獲評三等功69名,嘉獎303名。三是推行一線監督“四種形式”。學習借鑒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推行談心提醒、不點名批評、點名批評、問責調整等“四種形式”,常態長效地做好一線干部日常管理。對工作重視不夠、執行不力的,及時進行談心提醒,找差距、提不足;經提醒談話后工作仍然推動慢的,適時給予不點名批評;嚴重的給予點名批評,進一步傳導壓力;到最后未能及時完成工作的,強化責任追究,堅決問責調整。近年來共開展提醒談話41人次,函詢12人次。四是推動關懷政策傾斜。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黨員、干部、人才慰問的若干規定》《關心關愛基層干部十條措施》《拓寬事業干部成長渠道的具體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從思想政治上、工作生活上、人文關懷上等方面提出關心關愛干部的務實舉措。比如對負責重點項目的區直單位和鄉鎮(街道)在年度考核上適當提高考核優秀比例;加大對優秀干部在區直、鄉鎮之間的交流輪崗力度;為村兩委、駐村干部購買交通意外險等。同時,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破解事業干部身份壁壘,最大限度為基層優秀干部拓展發展空間,使干部隊伍生機活力進一步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