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先鋒”講“紅色故事”——晉安區離退休黨員干部發揮優勢,推動黨史宣講走深走實
2021-09-06 09:42:4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晉安區委老干部局充分發揮老同志熟悉黨史的獨特優勢作用,動員老同志們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百年黨史的學習者、宣傳者、踐行者,推動黨史宣講走深走實。
整合力量組團講,把教育面鋪得更“廣”
凝聚“離退休干部宣講隊”、關工委“夕陽紅”業余講師團,深入開展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進園區、進校園等“五進”黨史主題宣講活動,通過紅色知識課堂、報告會、專題講座等形式,廣泛開展黨史宣講78場,覆蓋轄區群眾、青少年5500余人。其中,王荷波烈士侄孫、92歲高齡的離休干部王琳品作為年齡最大的宣講員,以“王荷波烈士的英雄故事”為題帶頭宣講了黨史第一課,迅速掀起銀發宣講熱潮。借力新媒體平臺,組織老黨員、老戰士、老模范和英雄后代開展口述歷史、講述革命故事活動21場次,錄制《砥礪風雨 歲月如歌》《為了不能忘卻的信仰》等紀錄片,線上線下雙向發力,有效拓寬宣講覆蓋面。
拓展形式創新講,把學習點弄得更“活”
依托主題黨日、社區活動、文藝表演等載體,大力引導離退休黨員們將百年黨史、晉安故事融入藝術創作、編進曲藝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黨史學習接地氣、得人氣。晉安區老年大學紅歌聯唱、歐成斌黨建工作室新編閩劇《北峰槍聲》、徐瑜黨建工作室音樂快板《五中全會譜新篇》等一批紅色文藝作品,成為了“鄉村大舞臺”“百姓講堂”“紅色大講堂”等平臺上的常駐節目,為群眾送上黨史學習的“精神大餐”。長期致力于陳定波烈士的革命經歷和生平事跡挖掘梳理工作的老黨員陳定河、陳李堯,推動建成“陳定波革命烈士紀念館”并主動擔任“紅色講解員”,其所撰寫的《致敬 陳定波烈士》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素材。
用活資源結合講,把感染力變得更“強”
堅持把晉安紅色資源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推出3條紅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線——憶苦思甜線、紅色記憶線和紅色基因線,串起福建革命歷史紀念館、鼓嶺閩浙贛五縣中心縣委游擊隊聯絡站舊址等轄區內10個黨史學習教育參觀點,通過啟動“追尋紅色足跡”采風行、開設“紅色行走黨課”,組織離退休黨員為群眾、游客開展現場宣講。比如,老黨員張延榕的裕龍黨建工作室常態開展“乘紅船尋黨史”主題黨日活動,同黨員們一邊沿“閩江地下航線”溯江而行,一邊講述解放福州的革命故事,靈活又生動。紅色宣講員楊謂祥每周定期在社區公園或琯尾歷史文化名街,用福州方言講述“福州慘案和周恩來李大釗”“國貨路故事”等,濃濃的“蝦油味”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飛”入百姓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