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洋下小學計劃年內完成擴建 特選流蘇門前“迎賓”
2023-05-08 09:01:17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李琪 石磊磊 【字號 大 中 小】
校園里的大樹,陪伴莘莘學子走過青春歲月。一中、三中、十六中的流蘇,八中的香樟樹,師大附中的銀杏……這些大樹,承載著許多福州人的青澀記憶。記者從園林部門獲悉,計劃在今年內完成擴建的福州市洋下小學,在校門前種植了兩株從江蘇運來的特選流蘇。兩株大樹將給新校園帶來獨特的花香。
特選流蘇 成為迎賓樹
上個月,福州城內的百年流蘇在朋友圈里刷屏。與此同時,兩株特選流蘇,從江蘇“乘車”來到福州晉安區(qū),在福州市洋下小學的西區(qū)大門“安家”,成為學校的迎賓樹。
這兩株流蘇樹高超過10米,長到了教學樓的三層。雖然是從江蘇遠道而來,但兩株流蘇是以全冠幅移植,保護完好,種下后不久就開出了宛如白雪的絲狀花朵。
據洋下小學施工單位工程總監(jiān)介紹,校園的綠化也是一大特色。學校綠化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在保留了原先校園兩棵大榕樹的基礎上,增種特選香樟、洋紫荊、藍花楹等大樹和花樹,并培育了四季花卉,方便學生觀察草木,和大自然近距離接觸。
完成擴建后的福州洋下小學,辦學規(guī)模24班。分東區(qū)西區(qū)。西區(qū)由5層的圖書綜合樓和4層的教學樓組成,東區(qū)由2層體藝館和5層的教學綜合樓以及單獨的設備用房組成,其中包含了17個功能教室。學校還配備了一條200米塑膠環(huán)形跑道田徑場及1個四人制足球場、2個標準籃球場。
流蘇承載福文化 保留中西交流印記
校園大門前種植流蘇,不單單是因為它是網紅樹,流蘇是福文化的一部分,也留有中西交流的印記。
園林專家林誠告訴記者,福州現存有五處流蘇古樹居所。最有名氣的是衣錦坊41號,與“流蘇王”相依伴的是一幢仿哥特式小洋房;在宮巷26號,曾是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的居所;鼓西路臥湖新苑有流蘇古樹的“后代”,這里曾是西門街鄭氏大宅院內的“丁香書屋”;福州十六中的前身是“毓英女子初中”,這里的百年流蘇陪伴著書香;鼓嶺柱里,百年前就是“中國避暑勝地”,這里野生和人工種植的流蘇有近百株,賦予青山詩情畫意。
經過多年觀察和查閱資料,林誠認為福州的部分古流蘇,有可能是外國人從北方帶到福州種植的:“鼓嶺柱里教堂邊、衣錦坊小洋房和十六中的三株百年流蘇,是中國古樹和西式建筑的結合造景。這說明流蘇是中外人士都喜歡的一個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