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神奇變身活水清流
2015-12-09 16:49:56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柯競 文/攝 【字號 大 中 小】
從三環上行經鼓山南麓,可以看到這樣幾座獨特的建筑,房頂上滿是草坪與灌木,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綠地間還錯落有致地布置著透明的玻璃裝置。這可不是公園,而是我省規模最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福州市洋里污水處理廠。
昨日,“綠色發展八閩行”采訪團來到這里進行參觀采訪。據悉,洋里污水廠四期工程于今年10月通過環保驗收,目前該廠總處理規模達60萬噸/日,承擔著我市68%的的污水處理任務,服務總面積76平方公里,總服務人口約200萬。
“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別于2002年、2007年完成,主要采用‘氧化溝’工藝,因此污水處理池都暴露在外,一些有害氣體會直接排放到大氣中,產生一定惡臭。”據洋里污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污水處理工藝進步,去年和今年先后落成的三期、四期工程為生化池蓋上屋頂,同時打造立體式綠化空間,相當于增添了防臭罩。
行走在綠地間,記者看到,透明的玻璃罩下為污水生化處理池。“這里處理的主要是生活污水,一般居民的生活污水經由家中下水道、小區污水管道、城市污水管道,通過中途泵站,最終匯集至污水處理廠。”洋里污水廠生產負責人張莉敏介紹,收集到這里的污水經過除砂、除渣、微生物生化降解、污泥沉淀、紫外線消毒等七道工序,符合排放標準后就近排入光明港。
據了解,洋里污水廠一期、二期工程總處理規模為30萬噸/日,三期工程處理規模為10萬噸/日。而與三期占地面積相同的四期工程總投資近6億元,于今年3月建成,處理規模翻倍,達20萬噸/日。隨著四期工程今年10月通過環保驗收并投用,洋里污水廠每日處理污水總規模達60萬噸。
“在三期工程的基礎上,四期工程采用浸沒式中空纖維膜的MBR工藝,利用超濾膜進行固液分離,提高了生化池的污泥負荷,并使排出水的水質更優。”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污水設備處理后的水,水質澄澈,無異味,肉眼看與普通自來水并無分別。據悉,一、二、三期工程出水達到可排放入內河標準,四期出水水質更優,達到回用水標準,未來可用于花木澆灌、補充河道景觀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