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亂峰疊嶂 百年洋墅錯落
2015-12-17 11:42:55 來源:海峽都市報 作者:鄭靚 【字號 大 中 小】
洋房成為鼓嶺上一道別致的風景
鼓嶺教堂風光(鼓嶺管委會供圖)
1886年修建的“宜夏別墅”邱宗新/攝
老萬國公益社(資料圖)
“閑游每與天時合,近事猶防世俗知。山鳥野鳧天意緒,林泉深處若相隨。”清幽鼓嶺,從民國時期得了“左海小廬山”的名號。
前日,冬雨過后的鼓嶺更顯蒼翠,嶺中溫度比市區要低5℃左右,因為氣候與西歐相仿,當年英國領事館館醫托馬斯·任尼,率先在這里修建了第一幢英式別墅。他的無心插柳,開創了福州西式別墅社區先河。
嶺上好風光 鼎盛時別墅366幢
“自鼓嶺至鼓山的一簇亂峰疊嶂,或者將因這一篇小記而被開發作華南的避暑中心區域,也說不定?!鄙鲜兰o三十年代,郁達夫任職福建省府期間曾到鼓嶺小住,對嶺上風光十分傾心。
其實,那時的鼓嶺早已聲名在外。據《鼓嶺鄉志》記載,1935年最興盛時,鼓嶺有各具特色的別墅366幢。宜夏村的村民老郭說,僑民在鼓嶺建了教堂、醫院、俱樂部、游泳池、照相館,還有七八個網球場,“不過,洋人走后,這些網球場曾一度成了菜園子,游泳池成了魚塘?!?/p>
記者再次探訪時,網球場已在修復中,而游泳池旁的更衣室,煥然一新成了茶室,周邊的蛛絲馬跡,仍在述說老別墅的百年故事。
端陽佳節時 洋人避暑勝地
1886年,是福州的多事之秋,中法馬江之戰爆發。然而,大部分在榕外僑的生活依然如舊。就在這一年,托馬斯·任尼在宜夏村修建了“宜夏別墅”。之后,法、美、日、德等20多個國家僑民跟風而來,僑民們結成福州史上第一個別墅業主委員會——“鼓嶺聯盟”。同時,這里也誕生了福州第一個別墅物業管理公司“公共發展委員會”。
每年端午節,洋人就從倉山來此小住避暑,直到中秋節前后,再下山回到倉山。由于是避暑臨時住所,這些別墅大多規模較小,多為石壘的單層小屋,1899年的一次大臺風,便讓其中不少別墅成了廢墟。
70多年過去了,曾經輝煌的福州鼓嶺漸漸被人們遺忘。近年來,相關部門逐步修復,宜夏別墅、萬國公益社、鼓嶺郵局、百年游泳池、教堂等,再次成為鼓嶺標志性建筑。
Kuliang與茶洋 古今中外鼓嶺情
1992年,美國人戈于勒太太為了卻丈夫遺愿,帶著一張蓋有“FoochowKuliang”郵戳的信封來到鼓嶺。她的丈夫是加州大學教授戈于勒,小時候曾隨父母在鼓嶺生活了10年,希望退休后能到鼓嶺去看看,但未能如愿,彌留之際不停念著“Kuliang,Kuliang……”
鼓嶺景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正因戈于勒太太來榕,很多福州人才知道鼓嶺的洋名字——Kuliang。“Liang讀第一聲,取自福州方言‘嶺’的讀音?!痹撠撠熑苏f,更鮮為人知的是,鼓嶺宜夏一帶還有個古名——茶洋。
福州文史研究者林國清說:“茶洋是宋朝人對宜夏一帶的稱呼,古代有萬畝茶園,故稱茶洋?!鼻宕娙宋航茉凇恫柩笊健防飳懙溃菏胍飧呱教帲瑢捚饺f畝園。武夷茶可種,石鼓岫同尊。路險人難到,溪分水有源。前朝停厥貢,此地古風存。
林國清說,魏杰是唐宰相魏征后裔,他的詩詞中提到鼓嶺的有十余首,堪稱讀懂鼓嶺第一人,“他還在這修建了一座茅屋‘別墅’,要說在鼓嶺蓋別墅第一人,還數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