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峰山區基本實現新增“兩違”零增長
2017-08-02 09:15:59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趙錚艷 【字號 大 中 小】
無人機巡查北峰山區違建情況。(資料圖,市治違辦提供)
年初以來,我市把遏制北峰山區新增違建作為治違工作的重點。截至目前,晉安區政府組織國土及城管部門已拆除該地區歷史及新增“兩違”49處,違建面積53220.44平方米,基本實現新增違法用地行為“零增長”。那么,北峰山區在短時間內拆除這么多違建,執法部門有哪些經驗?昨日,記者采訪了市治違辦及市國土執法支隊負責人。
北峰山區新增“兩違”
基本實現零增長
市治違辦負責人介紹,北峰山區土地面積廣闊,達429平方公里,包括宦溪、壽山、日溪3個鄉鎮、59個行政村,人口近3萬人。長久以來,由于北峰山區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人員居住分散等特點,“兩違”現象比較突出。
對此,晉安區政府、市國土資源局、鼓嶺管委會等相關部門,圍繞福州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和要求,嚴管嚴治北峰山區“兩違”行為。
“經過嚴格管控,北峰山區治違取得明顯成效。”上述負責人介紹,近日,國土資源部下發的2017年度第一期應用全天候遙感監測數據成果顯示,我市遙感監測圖斑404個,其中北峰山區僅有9個圖斑,經現場核實均不屬于違建,基本實現了北峰山
區新增“兩違”零增長。
初步形成立體式全天候執法監管體系
市國土執法支隊負責人介紹,在查處北峰山區“兩違”過程中,執法人員堅持從抓典型案件入手,通過實地調研、與鄉鎮主要負責人座談、約談違建當事人等方式,逐個解決在當地有影響力的違法用地行為,從而帶動治違行動向深入發展。
“目前,我市整治‘兩違’已運用多種手段,達到全覆蓋效果。”這名負責人說,執法部門將網格化動態巡查和重點區域重點巡查相結合,并充分利用國土部年度衛片與我市季度衛片核查,利用無人機巡查、手機移動執法、“12345”群眾舉報等手段重點監控北峰山區新增“兩違”,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巡、網上管、群眾報、手機查”立體式全天候執法監管體系。
執法部門對發現的在建“兩違”,當場發現當場制止,當地政府要“3日內實施拆除,15日內拆除完畢”。目前,北峰山區“兩違”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實現“露頭就打、出土就拆”。
在保持治違高壓態勢的同時,執法部門也考慮到當地村民住房剛性需求。日前,晉安區制定印發了相關細則,全面開展“一戶一宅”的摸底排查,為北峰山區當地的無房戶、緊房戶、危房戶住房審批提供依據,疏堵結合治理北峰山區“兩違”。同時,鼓嶺旅游區內村民舊房改建相關規定也在積極醞釀中。
利用大數據
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
據悉,為加大管控北峰山區違法用地行為力度,國土部門將積極探索采用科技手段等新方式來加強對耕地的保護,依托“數字福建”發展戰略,建立健全國土資源管理“一張圖”大數據應用中心,加強各部門間信息共享。具體采取以下措施:
按照省“兩違”綜合治理領導小組關于創建“無違建”示范點要求,積極推進北峰山區三個鄉鎮開展創建活動。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引導村民依法審批住宅建設,規范農村住宅建設規劃用地管理,解決農村人口增長的住宅剛性需求。舊房改建實行掛牌施工,對新增違建發現一宗拆除一宗。
建立全市違法建設信息數據庫,將各級各部門查處的“兩違”案件錄入數據庫,在“一張圖”上標定“兩違”位置及相關信息資料。該數據庫的違建信息資料相關部門將可共享,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用于征遷、征信、社會服務、辦理證照、不動產交易等審批時的前置審查,切斷將違建投入使用、牟利的渠道,讓違建“建得起,活不下”。
利用物聯網技術,在村頭巷尾和違建多發區以及基本農田保護區等重點區域安裝監控探頭,與監管人的手機相連,使各級守土人都能隨時隨地查看轄區內違建情況,進一步織密“兩違”巡查立體網絡。
推廣運用“兩違”舉報APP。群眾可依靠隨手拍的方式將違建拍照上傳,將違建置于全民監督之下。
“根據衛片執法檢查成果,治違部門將提請市、區政府及時掛牌督辦典型違法用地案件,開展相應的警示約談問責工作。”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