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5個榜樣村評出,專家學者積極建言,近15萬網友點贊
本報“善美尋鄉”活動收獲滿滿
2019-12-27 09:48:17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鄭瑞洋 【字號 大 中 小】
為培育淳樸民風、推進文明鄉風建設,11月8日至12月27日,“善美尋鄉”2019年福州淳樸民風榜樣村巡禮活動火熱開展。該活動由福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福州日報社承辦。
活動啟動以來,各縣(市)區踴躍報名、讀者積極推薦、本報深入報道、專家學者建言獻策、網友熱情點贊,引發了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收獲一:15個榜樣村誕生
11月8日,“善美尋鄉”活動正式啟動,全市共有50個鄉村報名。各個鄉村或挖掘民風特質,或弘揚特色文化,或傳承家風家訓,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之勢。
12月8日,經各縣(市)區初步篩選,共有21個鄉村被推薦為“善美尋鄉”2019年福州淳樸民風榜樣村候選村。
12月23日,主辦方組織鄉村振興、閩都文化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入圍鄉村進行綜合點評,從中推選出了民風傳承良好、特色鮮明、充滿正能量的15個鄉村為首批福州淳樸民風榜樣村。15個入選鄉村分別是倉山區橫龍村、倉山區先鋒村、馬尾區東岐村、晉安區板橋村、晉安區前洋村、長樂區琴江村、福清市江兜村、福清市南宵村、連江縣天竹村、連江縣拱嶼村、羅源縣下長治村、羅源縣八井村、閩侯縣大目溪村、閩清縣后垅村、永泰縣白杜村。
收獲二: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此次活動得到了省市專家學者的盛贊,他們對活動進行了點評,并為鄉村振興及文明鄉風培育建言獻策。
盧美松(閩都文化研究會評審委員會首席顧問):舉辦“善美尋鄉”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善”是優秀民風的內在體現,“美”是鄉村建設的外在表現,“尋”是一個發現美、挖掘善的過程,“鄉”是尋找的目標——具有善美特質、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鄉村。希望這樣的活動可以堅持辦下去。
林山(閩都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此次“善美尋鄉”活動很有意義,希望明年的主題更明確、要求更具體、導向作用更明顯,讓福州更多的榜樣村涌現出來。
周道華(福建社會科學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員):“善美尋鄉”這個活動有兩大意義——提振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盧為峰(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此次活動中,涌現了許多具有民風特質的鄉村,還有一些村子雖然沒有入選,但具有發展潛力,希望政府能搭好臺,讓這些村唱起戲來,在明年的榜樣村評比中展示風采。
林秀玉(閩江學院歷史學教授):活動展現了我市鄉村振興的風貌與成果,呈現四個亮點——因地制宜,特色文化得彰顯;傳承弘揚,閩都文化譜新篇;因勢利導,文化產業利鄉民;德治法治,鄉村治理有保障。
葉紅(福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記者深入一線,采寫內容點面結合,一些典型事例頗有感染力。建議明年的活動可以組織專家學者實地查看,聽取村干部和鄉賢的介紹。
收獲三:近15萬網友點贊
此次活動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廣大網友紛紛留言點贊,包括普通市民、畬族同胞、滿族同胞、老區人民、海內外僑胞等。
其中,福州晚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點贊!福州這21個村!》一文,獲得了15萬次閱讀、14.79萬次點贊。
“拱嶼十番古樂,源遠流長”“馬尾星輝村,山美村美人更美”“作為先鋒村村民,我感到無比驕傲”……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為自己的家鄉打call。
“讓鄉愁故事永續,讓文明鄉風雋永,讓閩都文化流長。”有網友如此評價這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