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渭情深 同心筑夢
晉安渭源脫貧路上“手拉手”
2020-10-17 11:13:03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朱榕 【字號 大 中 小】
▲晉安支教團領隊開展美術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孩子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的素養。
(晉安區教育局供圖)
▲通過視頻連線,晉安區醫院醫生們能及時指導渭源縣人民醫院醫生解決疑難病癥。本報記者 鄒家驊攝
晉安區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在渭源縣醫院ICU病房檢查病人。(晉安區扶貧辦供圖)
方巖(右)在中控室檢查滅菌柜狀態。本報記者 朱榕攝
福州市消費扶貧項目甘肅定西渭源農特館開業。
本報記者朱榕攝
▲晉安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幼兒園舉辦公開課,與來自定西的教師分享教學成果。本報記者 鄒家驊攝
2017年,在國家東西部協作的時代召喚下,福州市晉安區與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結成“親戚”,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路上,兩地心手相牽,留下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晉安區的鼎力相助下,2019年,渭源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定西農特館
架起福定“愛心橋”
今年,又有6家晉安企業在政府牽線和考察對接下,在渭源落地注冊,目前已到資8300多萬,241名貧困人口實現再就業。3年來,27家福州“扶貧車間”在渭源建成,帶動貧困戶從看天吃飯到端上“鐵飯碗”。
在福州,當歸、黃芪、牛羊肉、胡麻油等近百種定西、渭源農特產品跨越千里,擺上了甘肅定西農特館的貨架,2019年,企業家林勉海在晉安區政府的牽線下,建成了一中心8家甘肅定西農特館,他無償讓出3000平方米的商鋪作為場地,為定西農產品搭建起一座“愛心橋”。如今,已累計帶動消費扶貧近3000萬元。“既能購買原生態的農特產,還能給定西貧困戶送去愛心,這個主意非常棒。”不少消費者交口稱贊。
3年多來,晉安區堅持真金白銀幫扶,今年晉安區協調落實兩級財政幫扶資金5783.5萬元,比增39.3%,這些資金將投入產業扶持、扶貧車間、飲水安全、消費扶貧等25個項目建設,預計可帶動48個村集體經濟和862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扶貧產業增收。同時持續開展消費扶貧項目,建立線上線下消費扶貧平臺,打通產購銷渠道,2020年累計消費扶貧1.38億元。
心手相連
建起渭源首個重癥醫學科
今年春節,渭源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ICU)收治了一名重癥患者,病人一度呼吸心跳驟停,晉安區醫院醫生通過微信群“隔空”助力,指導實施“俯臥位通氣”,2周后,患者順利挺過了呼吸衰竭這一關,進入康復期。“真沒想到他們真的做下來了,這對任何一家醫院來說都是挑戰。”晉安區醫院ICU副主任陳基由衷高興。
兩年半前,渭源縣3家醫院沒有一家有重癥醫學科,急危重癥只能轉到最近的蘭州或定西醫院,路上要耗費2個多小時,送醫途中多耽擱1分鐘,就是生和死的考驗。
2017年9月,晉安區醫院和渭源縣醫院結對后,第一件事就是填補ICU空白。晉安區醫院援助70萬元的醫療設備,派出醫療專家實地指導,當年11月,重癥醫學科正式開科。
扶上馬,還要“扶一程”。晉安區醫院先后派出3批醫療隊開展臨床醫療幫扶,同時接待渭源縣醫療團隊到晉安區醫院臨床進修,實地“取經”,兩地重癥監護室還建立了疑難雜癥交流研討微信群,通過全方位幫扶,將救命的本領傾囊相授。
開科不到3年,渭源縣醫院共收治各類危重癥患者512人次,治愈成功率85%以上,搶救成功率94%,渭源人民翹首盼望的“大病不出縣”實現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晉安區摸索出“人才培養、技術輸出、管理培訓、物資援助”四位一體的醫療幫扶模式,通過技術人員互派和交流進修,參與渭源一個個空白緊缺專科的建設。今年,他們還將進一步填補當地精神專科建設的空白,協助當地建立心理咨詢門診、精神科住院病房等。
晉安“支教團”
點燃教育的“心燈”
傳球、帶球、射門……手把手教導,一次次演示,在渭源縣幼兒園操場上,總能看到支教老師丁遠鋒帶著孩子們踢球的矯健身影。來到渭源一個月,他的足球教學課就圈了不少粉絲,還成功舉辦了首屆幼兒園大班足球聯誼賽,孩子們在賽場上的表現,贏得滿堂彩。
支教團教師來到渭源后,不僅通過教研活動、示范課等,全方位分享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還致力打造活力四射的“第二課堂”,開展足球、散打、繪畫、韻律操、合唱特色活動,贏得支教學校的一致好評。
在晉安區教育局牽頭下,兩地27所學校簽訂對口幫扶協作,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校園文化等方面展開交流學習。“短短幾日,收獲很多,福州的繪本教育、多媒體應用、環境創設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先進經驗帶回渭源。”2019年,渭源縣幼兒園副園長楊文晶在晉安區跟崗培訓后,深有感觸。
為了留下“不走”的隊伍,晉安區持續加大教育、醫療人才的交流,今年已派出43名教師、醫護和其他專技人員在渭源掛職開展支教、支醫等活動,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并已接待14名醫護人員和5名教師來交流學習。
定西女孩
晉安“逐夢”小康
2017年以來,晉安區聚焦渭源縣貧困鄉鎮、村群眾,創新勞務協作,積極推動渭源縣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脫貧,至今完成勞務對接2600余人,建檔貧困戶勞動力對接超1600人,其中2018年勞務輸傳完成率、建檔貧困戶勞動力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一。
女孩方巖來自渭源縣路園鎮雙輪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2019年春節后,23歲的方巖帶著憧憬登上專列,來到2500公里外的福州海王福藥公司就業,政府不僅給她提供各類補貼1萬多元,海王福藥還提供了職工宿舍、餐補等優厚待遇。
在渭源老家,方巖一家五口靠著父母種土豆、打零工維持生計。來到福州后,方巖積極上進,不斷提升技能,一年就從普通操作工升職為車間技術管理員,工資漲到4500多元,比在渭源時翻了一番。而在老家,父母也搬進了由政府統一規劃的新農房。在福州,她迎來了雙喜臨門的“幸福一年”。
晉安區創新協作方式,篩選出定向招收定西職工的企業用工信息,同時組織企業赴渭源縣舉辦專場招聘會,同步出臺配套補貼和獎勵政策,大力“引進來,走出去”,讓更多渭源人民在晉安區續寫安居樂業的幸福故事。
一次次幫扶中,是貧困的節節潰敗。渭源縣于2019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截至目前,渭源縣13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35萬戶10.23萬人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較2013年下降31.66個百分點。
一次次幫扶中,更結下真摯的情誼。為了照顧福州醫生,渭源縣醫院食堂特地將兩餐制改成三餐制;每次渭源醫生來榕,晉安區醫院都到車站接送,臨別贈一碗福州的太平面。晉安的全心全意投入,傾力傾情幫扶,讓人越走越親,讓心越走越近,演繹一段段山海相親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