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新聞發布 >> 正文

追尋福州第一城 2200多年前的那一端,是怎樣一片風景?

2021-02-04 10:09:49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翁宇民  【字號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北入口城墻。

  如果時光是一條隧道,這一端是現在蓬勃發展煥然一新的現代都市福州,那么2200多年前的那一端,是怎樣的一片風景?

  位于福州北面,距離市中心約5公里的新店古城遺址,2021年將作為一處有著特殊文化意義的地標再度升級,規模龐大的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即將揭開面紗。它的亮相將向世人重新詮釋與定義兩個起點——福建文明有文獻記載的歲月起點,歷史文化名城福州中軸線從北向南的地理起點。

  追尋福州第一城  2200多年前的那一端,是怎樣一片風景?

  位于新店古城遺址公園西北的漢代城西側遺跡。

  追尋福州第一城  2200多年前的那一端,是怎樣一片風景?

  位于晉安區新店鎮古城北路的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一期全景。

  華夏文明中的閩越拼圖

  福建簡稱“閩”。關于“閩”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古籍《周禮·夏官·職方氏》,其中提到了“七閩”,乃是周朝時散居在今福建一帶的七支以蛇為圖騰的閩族后裔部落。

  公元前334年,楚滅越國。越王族中的一支輾轉入閩,同原住民閩族人結合,逐漸融為一個新的民族,這就是“閩越族”。

  《史記·東越列傳》記載:“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勾踐之後(后)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受中央政權認可的閩越王封號,無諸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開閩王。

  閩越王國存立92年,是華夏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上世紀末,考古研究中新店古城遺址日益引發關注。越來越多的線索指向它或許是閩越王無諸時期建造的王城,也就是福州第一城。

  上世紀的考古謎團

  晉安區新店鎮古城村,位于福州市區北端,村北200多米處有一座山丘,名曰“古城山”。這里連接北峰,自古就是福州通往閩東乃至江浙的首要門戶。

  “古城”之名,在上世紀80年代讓考古學者靈光一閃,找到了一個新方向。此前,考古學界一直陷于閩越古城遺址所在地的迷霧當中。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閩越歷史考古研究中,閩越國的都城“冶”的位置一直成為困擾研究者的謎團。其中,以浙南說、閩北說和福州說爭論最為激烈。隨著對歷史典籍的解讀,以及在福州發現的屏山漢代宮殿遺址、牛頭山遺址、浮倉山遺址等大量閩越考古研究成果證實,“冶城在福州”逐步獲得考古界認同。

  黃榮春被認為是新店古城遺址最早的發現者。1985年5月,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進行中,時任福州市郊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黃榮春來到新店古城村,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部分殘存的城墻。古城村當地人對“古城里”“古城外”“校場”等地名的稱呼,也似乎都指向這里就是閩越王國的發祥之地。

  這一考古新觀點當時見諸《福州晚報》《中國文物報》后,引發震動。黃榮春回憶當時情形是“頗受學術界圍攻”。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滅閩越,“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福建歷史出現數百年空白。后世記載閩越王城“一說在冶山,一說在蓮花山下”,眾說不一。而屏山漢代遺址出土的大量宮殿構件,也對黃榮春等人的推論形成挑戰。

  追尋福州第一城  2200多年前的那一端,是怎樣一片風景?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內部景觀。

  追尋福州第一城  2200多年前的那一端,是怎樣一片風景?

  閩風越韻展示館介紹閩越文化。

  九輪發掘尋找答案

  “古城村”等各種名稱的由來雖已不可考證,但遺址之中必定埋藏著答案。至今日,新店古城遺址已進行九輪的考古發掘。

  1996年10月29日,是新店古城遺址的第一次考古。隨著考古調查的深入,古城的歷史面貌逐漸顯露在世人眼前。

  歐潭生是最初四次新店古城遺址考古發掘的領隊,他與黃榮春、范雪春等考古隊員一行數十人,在新店古城遺址的東、西、北城墻方向開挖探溝。這幾次發掘,不僅基本探明了古城的范圍,還發掘出土了部分文物殘片,再次驚動了考古界。

  歐潭生說:“根據城墻夯土結構、夯筑法,以及城內、夯土內和護城河底出土的陶器,斷定該城始建于戰國晚期,漢初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唐、五代至宋還在修補使用。”

  黃榮春后來總結說,從史書記載“千人眾號稱王”來看,新店古城的規模規格應當符合當時無諸時期的國力。

  歐潭生、黃榮春等人認為,在歷次屏山遺址的考古工作中,屏山一帶并沒有發現閩越時期古城墻痕跡。無諸在戰國晚期修筑冶城,與漢武帝滅余善前后相差百年,屏山一帶的漢初大型宮殿,應該是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以后越繇王丑和東越王余善“二王并處”后余善修筑的宮殿。

  唐宋文人在屏山一帶發現有“萬歲”瓦當、筒瓦和大型板瓦,又有冶山、歐冶池的地名,所以《三山志》誤將屏山、冶山一帶說為閩越王無諸的冶城。西晉“嚴高遷城說”,其實應指從新店古城遷來。

  強大王國興源地的顯現

  1999年1月,在新店古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中,隊員們在外城西南部一個8米×4米的探方中的漢代地層下發現一處戰國時期的煉鐵爐遺跡。遺跡堆積長約6.4米、寬0.62米至1.7米、厚0.38米,出土5塊爐底石基座、50多塊爐膛殘塊,同時出土一批陶范和1000多塊鐵渣,佐證此時期已有大量的鐵器出現。這也讓閩越國無論軍事能力和生產力都有大幅提高。

  考古專家對出土的2000多件陶片進行了復原,復原出一部分陶甕、釜、杯等器物。雖然并未在發掘中發現大型宮殿遺址的痕跡,但眾多出土器物正好反映了早期閩越國的生活情景。這一時期的出土文物上,還有許多舞者紋飾,反映了閩越國歌舞之盛。

  這些軍事能力與生產力發展的跡象,也勾勒出無諸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領形象。閩越族的勢力范圍到達今日的廣東的東部、江西東北部、浙江南部,臺灣亦為閩越族居住地。秦末,各諸侯國叛秦,被“降為君長”的無諸也趁機率部起兵伐秦,后又在楚漢相爭中助漢滅楚,協助漢室完成了一統大業。

  閩越王無諸時期,正是閩越國休養生息、勵精圖治的階段。至漢初,閩越已是“飯稻羮魚,無饑饉之患”。

  在無諸的治理下,閩族與越族在七閩地完成了最后的融合,閩越族成為百越族最強大的一支。而新店古城,正是這個強大王國興起發源的地方,在從新石器時代的原始閩族,到與越族的融合,閩越文明的種子也從這里開始萌發。

  追尋福州第一城  2200多年前的那一端,是怎樣一片風景?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內矗立的閩越王無諸浮雕像。

  福州建城史被推前了

  隨著新店古城遺址考古工作的進展,閩越國的輝煌一步步呈現在世人的眼前,為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內涵又加上厚重的一筆。考古人員經過對地層斷代及碳14的測定,古城的年代被上溯到戰國后期,這一發現有望將福州的建城史向前推進150年。

  2001年,作為閩越國故城遺址,新店古城遺址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周邊還存在浮倉山遺址、郭前山遺址、盤石山遺址、益鳳村漢墓等閩越國時期文化遺存,形成以新店古城遺址為中心的閩越國時期大遺址片區。

  20年來,福州不懈奮斗、久久為功,讓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了質的躍升,保護機制不斷完善、文化基因得以延續、文化自信不斷提升。

  2018年8月,市委,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成立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正式成立福州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系統性推動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

  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復利用,被視作是福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全面的考古發掘論證,影響著福州建城史、城市中軸線、福州東冶港及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對延續福州歷史發展脈絡,完善福州歷史文化名城體系,提升福州城市文化的影響力、軟實力和競爭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追尋福州第一城  2200多年前的那一端,是怎樣一片風景?

  青銅雕塑還原漢代閩越地區冶鐵的場景。

  遺址公園上的歷史回響

  為了讓新店古城新生,踐行習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要求,福州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各項規劃制定前,就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召集各界專家學者,定期不定期開展咨詢、論證及召開務虛會,到田間地頭與農民群眾、鎮村干部磋商溝通。

  在九輪考古發掘的基礎上,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于2019年正式啟動規劃建設。通過分期拆除破舊廠房及民房,修繕利用歷史建筑和風貌建筑,豐富考古成果展示點和意向性修復點,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最終呈現閩越文化源流。

  在專家、學者的建言下,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復利用進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規劃設計,使其復合了展示、科研、教育、旅游等功能,打造成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張新名片。

  一期用地面積57224平方米的福州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以“活態”的遺址公園為目標。它包含了遺址核心區、創意文化體驗區、生態文化休閑區、考古體驗及服務區等。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展示歷史的博物館,更是一個延續歷史變遷,與當今生活息息相關的景觀公園。

  古城如何“活”起來?文化和自然遺產在保護利用的同時,如何同時做到城鄉面貌品質的提升?四園聯動的熱門文化旅游目的地如何打造?敬請關注福州晚報2月4日開啟的系列報道。

  人們為何要探究自己從哪來,是因為歷史會告訴我們,今天應該做什么,未來將往何處去。

  古城新生,文物在這里說話,歷史在這里回響。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將化作“時光隧道”,帶我們從歷史的起點,再次認識閩都文化。

  □小貼士

  考慮到當下疫情防控的需要,在新店古城遺址公園一期正式開放之前,福州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精心制作了“云游閩越”720°VR小程序。今日,小程序正式發布,作為一份特別的新春禮物送給市民朋友。想通過掃描二維碼“云逛展”,探訪閩都文化,敬請關注本報后續報道。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區域特色 更多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