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新聞發布 >> 正文

紅廟嶺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開始發電

年發電量可滿足21萬人需求

2021-03-12 09:58:59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莫思予 趙錚艷 陳暖  【字號

紅廟嶺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開始發電

  福州紅廟嶺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首次投燒垃圾成功。

  開局“十四五”煥發新氣象 

  焚燒爐內,發酵后的垃圾與烈火相遇;監控屏上,發電機組數據隨之跳動。11日上午,福州紅廟嶺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首次投燒垃圾成功!這是繼福州在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中率先實現城市垃圾“零填埋”后,該項目的又一新進展。據介紹,該項目年發電量可供21萬人使用。

  一年可發電上網1.5億千瓦時

  記者昨日來到總投資約8.17億元、占地99.95畝的紅廟嶺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現場,一輛輛其他垃圾運輸車輛正駛入卸料大廳,將垃圾倒入坑里。神奇的是,即使垃圾近在咫尺,空氣中也幾乎聞不到異味。

  “這些垃圾要經過一周左右時間的發酵脫水,才好進行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運營企業福州滬榕海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瑛告訴記者,垃圾倉內長年保持負壓,并做好了密封工作,因此不用擔心臭氣外泄。

  穿過卸料大廳就來到了中央控制室。在這里,數字屏占滿了一面墻,各部位工作實況、所有實時監控數據盡收眼底。記者在其中看到,巨型“蜘蛛手”將發酵后的垃圾抓入焚燒鍋爐,而鍋爐內是一片熊熊火光。

  “垃圾在高溫下充分燃燒,產生的熱能轉化為動力,供汽輪發電機發電。”林瑛介紹,項目每天可以焚燒垃圾1200噸,一年發電量約1.91億千瓦時,除了自身的用能需求,還能實現余電上網1.5億千瓦時,可供21萬人使用,相當于一個普通規模縣區。

  那么,垃圾焚燒后會不會產生有害氣體?先進的工藝組合讓大家吃下“定心丸”。該項目煙氣排放標準滿足國標和歐盟標準,二噁英排放水平、氮氧化物排放量都優于歐盟2010標準。

  “該項目的亮點還在于,打通了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全鏈條資源循環利用的最后一環。”市城管委副主任林長盛介紹,除了焚燒處理分類垃圾中的其他垃圾外,該項目還將在“協同處置”理念下,處置園區其他垃圾處理設施排出的污泥、沼渣、固渣等廢棄物,是園區垃圾處理的“托底工程”,也是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的核心支撐。

  紅廟嶺打造

  森林式生態產業園

  站在紅廟嶺高處眺望,這座占地5371畝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循環利用綜合產業園區里,各類垃圾處置設施既各司其職,又協同配合,徹底解決垃圾分類“前分后混”問題——

  協同處置項目與垃圾焚燒發電廠一、二、三期,共同焚燒處理體量最大的其他垃圾;

  廚余垃圾處理廠負責廚余垃圾的資源化處理;

  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廠將有害垃圾無害化處理;

  大件垃圾(園林)處置廠對大件垃圾和園林垃圾進行破碎;

  配套的飛灰、爐渣、滲濾液等處理設施也在發揮作用,確保各類生活廢棄物100%無害化處置。

  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吃”進的是垃圾,“吐”出的是能量。園區負責人鄭炎斌算了一筆賬:“4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天可產生117.6萬千瓦時電量并入電網,廚余垃圾處理廠一年預計產出1.8萬噸綠化基肥,餐廚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項目每天能提煉25.5噸生物柴油……”在此過程中,園區每年還為福州節約能耗約6.33萬噸標準煤,減排約60萬噸二氧化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里化為現實。

  春風吹綠山頭,植樹節到來之際,紅廟嶺上又新種下了一排排草木。與此同時,基礎配套設施、覆土復綠、景觀提升、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數字紅廟嶺等項目建設掀起了新一輪建設高潮,預計6月底前陸續完成。

  作為紅廟嶺由高標準建設轉入精細化管理的標志工程,數字紅廟嶺精細化管理和第三方監管服務平臺,將以首創“5G+垃圾處理”模式,對園區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的管理和監管。而承載平臺的園區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將設置展示區域,與各類垃圾處置設施現場實況進行互聯互通互動。

  屆時的紅廟嶺可以讓群眾直觀了解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過程,全景式呈現一座共建共享、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生態產業園。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區域特色 更多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