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蛛絲馬跡“開口”網住560名不法者
刑偵民警魏惠干近3年來,參與研判案件150余起
2018-05-25 09:29:43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劉珺 【字號 大 中 小】
魏惠干(左)和同事討論案情。
人物名片:魏惠干,1983年10月出生,2007年11月入警,現為晉安公安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近3年來,他先后參與研判案件150余起,打掉各類犯罪團伙12個,使560余名犯罪嫌疑人受到應有制裁。入警以來,他先后榮獲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獲得福建省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優秀公務員等榮譽。
魏惠干的工作在外人看來似乎很輕松,不同于大多刑偵民警風里來雨里去在各個案發現場奔波。他總是坐在電腦前敲敲點點,或者拿著一大堆復印材料寫寫畫畫。作為從事研判工作的刑偵民警,他的“戰場”,需要有超于常人的耐心,將一絲一縷的證據串聯起來,讓不法分子無所遁形。
呆在單位三天
“勾勒”嫌犯逃亡軌跡
去年11月19日5時,新店鎮泰禾廣場附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棕色SUV和一輛黑色日產小車發生碰撞,損毀嚴重。事故發生后,駕駛黑色小車的中年男子逃離現場,車后座上一具身上多處刀傷、被包裹的女尸嚇壞目擊群眾。
當日,晉安刑偵大隊迅速展開偵查工作,從事研判工作的魏惠干一頭扎進案子里。“三天,我在單位里整整呆了三天。”魏惠干說。
顯然車禍現場不是案發現場,逃跑的男子是車主嗎?如果是車主,他與命案是否有關?如果他與命案有關,有什么證據能證明?一連串的問題需要魏惠干盡快給出答案。通過查詢車牌號,很快查出了車主的身份信息。魏惠干調看事故現場周邊的監控錄像,根據車速往回推,關鍵點反復觀看數十次。“開車上山、下山時,他上身穿著有了明顯的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證據。”魏惠干說,“案發當日,對象已基本明確了,接下來就是抓捕。找出正確的方向能少走彎路,將嫌疑人盡快抓捕歸案。”
證據表明嫌疑人為古田男子葉某,案發后雖然他不知去向,但是曾和家人聯系。根據研判內容,辦案民警展開大搜尋。去年11月23日上午,葉某的尸體在閩侯荊溪一樹林內被發現,他畏罪自殺。嫌疑人和被人害均死亡,案發原因不得而知。案發后葉某曾和家人聯系,說他殺了人,自己也不想活了。“排查時我已意識到葉某可能會畏罪自殺,最終的結果證實我的猜測。”魏惠干說。
嫌疑人消失大半年剛出現就被盯上
在采訪魏惠干的過程中,遇到涉密的部分他都是一笑而過。不過他大方地透露了屢屢戰勝不法分子的秘訣:“要比不法分子多走一步、多想一層。證據不是單一存在,一定要擴大擴大再擴大,形成牢靠的證據鏈。”
魏惠干具體是如何開展工作不得而知,但有一點非常明確,他有著超于常人的耐心,不法分子只要被他掛上號,有一點點蛛絲馬跡都會被他咬住死死不放。2015年,晉安區一小區發生一起特大入室盜竊案,丟失價值數十萬元的貴重財物,其中有一塊價值二三十萬元的手表。
魏惠干分析研判后很快鎖定了盜竊嫌疑人,但是一段監控畫面讓他陷入沉思。這名嫌疑人和一名中年男子在街頭閑逛時,手表戴在那名男子的手上。嫌疑人為什么舍得將這么名貴的贓物給別人?這名男子身上可能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魏惠干轉移調查方向,經過不斷深挖,一個特大販毒團伙浮出水面,團伙頭目俄某利用毒品控制團伙成員,團伙成員作案后將最好的贓物給他換取毒品。
魏惠干查了俄某大半年,掌握充足的證據準備對他進行布控抓捕。然而2016年下半年抓捕工作開展前夕,俄某突然離開福州不知去向,團伙成員也紛紛隱藏起來,所有線索都斷了。2017年,消失了大半年的俄某又在火車站附近出現,這一次他沒有再次消失的機會,剛落腳沒幾天就被晉安警方抓獲。
原來,2016年下半年,俄某手下的一個小頭目在外地販毒時被抓,聽到風聲的俄某迅速逃往外地躲藏起來。過了大半年,俄某以為風聲過去,回到福州準備重操就業,不想一出現就被抓。隨著俄某到案,特大販毒團伙土崩瓦解。能順利破案,魏惠干的一直堅持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