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全面推進未來校園項目
2019新初一“智創未來實驗班”率先亮相福州二十中
2019-05-22 10:32:38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安梓 【字號 大 中 小】
■核心導讀:
5月16日,晉安區智慧校園管理平臺暨釘釘未來校園工作交流會召開,區教育局、區教師進修學校以及全區校(園)長共同分享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踐經驗,助力推進教育信息化2.0建設。
今年1月,晉安區教育局聯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未來智慧校區項目,圍繞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晉安區教育局將圍繞四大任務展開工作:
①整校推進教師應用能力培訓,服務教育教學改革。
②縮小城鄉教師應用能力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③打造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引領未來教育方向。
④全方位升級支持服務體系,保障融合創新發展。
據悉,釘釘未來校園示范校第一批共有4所,分別為:
福州市晉安區直屬機關幼兒園
福州市第三十二中學
福州市第二十中學
福州市晉安區第六中心小學
各校結合自身特色,正逐步摸索不同的“未來校園”建設之路。
筆者近日從福州二十中獲悉,“智創未來實驗班”將于秋季新學期率先亮相二十中新初一年級。這個基于“未來校園”背景下的“智創班”,會帶來怎樣的前景?趕快跟著“福晚看校團”去仔細瞧一瞧!
“智創班”提供豐富而有差異的學習體驗
“2018世界機器人大賽——RoboCom全球錦標賽”上,福州第二十中學機器人小組:唐瑜、陳怡俊、童明輝配合默契,以36分的全場最高分奪取“VEX-IQ-初露鋒芒”項目團隊賽冠軍。
未來學校、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室、翻轉課堂、個性化學習、平板教學等,都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詞,那么這些熱詞的背后帶來的,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呢?
“智慧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態,它是運用信息技術對資源配置、學習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評價和教育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創新,通過數據導向為學習者提供豐富而有差異的學習體驗,從而真正實現每一個學生在共同基礎上的個性化發展。”福州市化學學科研訓中心組成員、全市化學學科骨干教師導師、二十中陳黎芬校長向筆者闡釋了她對于“智慧教育”的看法。
她認為,電腦、平板、手機這樣的電子設備使用越來越頻繁,使用平板上課將會成為常態。“很多地方也都和我們一樣,在開設類似的‘智創實驗班’,都有使用平板上課的試點學校或者班級,老師和學生人手一個平板。課前,學生使用平板預習和做練習題;課上,老師和學生使用平板教學和互動;課后,學生使用平板寫作業和復習提高,老師使用平板批改作業。它給課堂帶來了巨大變革:iPad、問卷調查、游戲的運用……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又能及時全面精準評價,提高了課堂效率。未來,這種教學模式將會進一步推廣,使用平板上課,將會成為常態。”
因此福州二十中在今秋的新初一,上馬兩個“實驗班”,根據自愿參與原則,集合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們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智慧教育”實踐。
名師致力“智慧教育”實踐
名師團隊
目前,福州二十中已經儲備了一批優秀師資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各種平板教學資源的開發。
以初一下語文教材《賣油翁》的教學為例,此課為群文閱讀課:以“立體把握人物形象”為議題,選取與陳堯咨相關的文言片段作為群文材料,旨在增加學生的文言積累,學會多角度、全方位把握人物形象。
這一向是教學重難點,但在智慧課堂上,二十中老師利用問卷調查導入,借助智慧課堂、希沃白板游戲等完成課堂任務,活躍課堂氣氛。老師利用問卷調查準確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們利用平板可以便捷地接收老師推送的文章,小組討論后形成見解,利用平板作答,老師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利用希沃白板游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很好地檢測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筆者還目睹了另外一堂有趣的化學課,它涉及到一個化學實驗,老師先帶領同學們做猜想,并在黑板上寫下各種猜想;然后讓學生在平板上通過白板設計實驗器材的組合方案,在大屏上展示并評價學生提交的方案圖,最后再讓學生進行實驗。
在這個過程中,使用了黑板、平板、大屏、實驗器材、書本,互動環節也很多,不但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反而讓學生更有參與興趣。
除了課堂變革,福州二十中更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學校“獨門秘技”——集體備班制緊密結合,形成“殺手锏”。“五年前,我校提出了集體備班制度并有效實施,徹底改變了我校管理班級模式,把傳統的班主任經驗式管理變成利用集體智慧的研究式管理。近年來,我校充分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大數據精準分析,因材施教,提升了我校集體備班制度管理效率。”二十中鄭相華副校長介紹,校領導親自領導,建立了以年段長、班主任、學科老師形成的備班小組,利用年段會、教學質量分析會等,分析各個學科在班級的“貢獻率”,找出各個學科在班級中表現情況,從而即時調整學科的教學策略,用群體智慧解決學科問題。
“例如,作業管理是學校一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傳統意義的作業布置、管理、批改,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常常由于某個班級教學扎堆布置作業或者作業太難,學科老師之間不得而知。久而久之,有部分學生厭煩做作業,有了集體備班制度,借助于信息化作業管理平臺,班級的學科老師能很好地掌握各個學科的作業量,避免了布置不恰當的作業。而且學科老師、班主任、年段長、家長能時時掌握班級作業完成情況,實現班級作業管理的有效性。”
“釘”一下,管理更到位
二十中“135”心育模式,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全面滲透立體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中校合唱團榮獲全市合唱節初中組二等獎
目前,福州二十中正快速推進阿里釘釘在校園內的基礎建設。比如解決進出校門的安全問題,以及校園場所的身份識別問題,比如學習、生活、圖書借閱等;通過日常辦公和行政管理在線化,既分清職責,講究效率,促進溝通和聯系,將校長、教師、家長、學生連接在一起,同時也在線記錄、保存。家校溝通中,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日常表現結合起來,不斷引入教育資源,實現最重要的課堂教學改革。
福州市第二十中學的釘釘管理員吳曉雯介紹,以前采用個人社交工具進行溝通,大量的信息不斷刷屏,常常將重要信息淹沒在聊天中,同時無法得知對方是否已經查看,需要反復溝通確認,效率很低。老師和家長經常需要回滾數十數百條記錄,才能看到重要信息。現在,發出去的消息已讀未讀,家長看了沒看一目了然,一個DING通知所有未收到家長,確保重要通知傳達到位。
“根據釘釘平臺的現有功能,我們正嘗試將釘釘記錄和分享功能,應用到學生成長軌跡上。例如:情況上報和班級圈的功能,都可以隨時記錄并展示:好人好事、課堂上的精彩瞬間以及班級的各項活動,在家校互動方面以及班級學生行為引導上,以積極鼓勵為主,收效頗豐。”陳黎芬校長表示,這樣嚴格的過程性管理,更為符合新高考、中考改革中的綜合評價模式,更助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