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高墻的檢察溫度
——鼓山地區檢察院助服刑人員子女上學記
2020-07-30 09:01:47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楊瑩 【字號 大 中 小】
鼓山地區檢察院檢察官為洋洋(化名)送去學習用品和書籍。本報記者 葉義斌攝
27日上午,暑熱逼人,鼓山地區檢察院檢察官魏剛和同事們專程從福州市區驅車,來到閩侯縣祥謙鎮泮洋村。這里有一個他們牽掛的“小不點”——今年6周歲的洋洋(化名)。
穿過狹長曲折的巷子,檢察官一行終于找到了洋洋家。“祝賀你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來,看看這個新書包喜不喜歡?”書包里裝著魏剛給洋洋買的識字書籍,以及筆盒、鉛筆等文具。
洋洋開心極了,接過書包背在肩上,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照著拼音朗讀起來。看著孫子專注的神情,聽著稚嫩的童音,洋洋的爺爺林老伯感動落淚。他久久握著魏剛的手說:“謝謝檢察官,謝謝你們這么盡心盡力地幫助我們!”
檢察官和洋洋一家的故事,還要從兩個月前的一次求助說起。
一樁服刑人員家屬的煩心事
魏剛是鼓山地區檢察院駐福清監獄檢察室主任。5月18日,魏剛接到本院一位退休檢察官的電話,提及洋洋的姑姑阿英(化名)所遇到的一樁煩心事。
原來,洋洋父親阿強(化名)是福清監獄收押的服刑人員,2015年12月因非法持有毒品罪入監。那時,洋洋還很小。2個月后,洋洋的母親不辭而別。多年來,洋洋一直由爺爺、奶奶、姑姑照顧。
“洋洋的父親、母親沒有領結婚證,是非婚生子女。現在孩子到了該上小學的年齡,但戶口一直辦不下來,沒戶口就沒法上學……”阿英焦急地說道。
按照規定,非婚生子女要上戶口,需要做親子鑒定,但洋洋母親杳無音信,父親還在服刑。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給家屬入監會見以及司法鑒定機構入監采集血樣進行鑒定,都增加了很多困難。
情急之下,阿英只好向退休檢察官求助。
一個忙前忙后的病人
接到這通電話時,魏剛正在休病假。他的右眼視網膜脫落,當時已經辦理入院手續,準備第二天動手術。
聽說了洋洋的事,魏剛顧不上病情,立即打電話給福清監獄相關負責人告知此事,并委托其協調做好采樣事宜。獄警主動聯系上阿英,決定為其“特事特辦”。
采樣當天,獄警讓阿英及司法鑒定機構鑒定員在監獄外等候,由監獄醫生協助采集了阿強的血樣。為確保鑒定過程客觀、嚴謹,獄警還全程拍照錄像。
6月初,拿到親子鑒定報告后,阿英帶著洋洋前往派出所上戶口。由于孩子的父親阿強沒到場,民警告知阿英,若要給洋洋上戶口,需讓監獄向派出所發函,出個證明。
阿英再次求助。得知情況后,魏剛立即打電話給監獄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最終協調監獄發函至派出所。6月17日,洋洋順利落了戶口,并趕在小學入學預報名截止2天前,辦理了報名手續。
6月21日,阿英帶著一面寫著“疫情無情人有情,人民檢察為人民”的錦旗,來到鼓山地區檢察院感謝魏剛。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直到聽其他檢察官說起,阿英這才知道,為洋洋落戶的事忙前忙后的檢察官,還未完全康復,右眼視力只有0.12。“我的事小,孩子上學的事大!”得知洋洋順利報名,魏剛長舒了口氣。
一份跨越高墻的溫暖
洋洋順利入學的消息傳到福清監獄,父親阿強既自責又感動 。他在給家人的親情電話中說:“替我謝謝檢察官,我一定會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來陪孩子,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高墻外,溫暖的守護仍在延續。“阿英來送錦旗那天,我和同事們了解到,阿強服刑期間,阿英不僅要贍養2位老人、負擔醫藥費,還要撫養自己的2個孩子,以及阿強的2個孩子,白天幫人做衛生、煮飯,晚上送外賣貼補家用,日子過得十分艱難。”魏剛說,更難能可貴的是,阿英是阿強父母的養女,為了撐起這個家,她負債累累,變賣了自己的房產,還因此與丈夫離了婚。
檢察官們商量著能幫一點是一點,于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除了書包文具,檢察官們還給洋洋送去助學金,鼓勵他好好學習。
鼓山地區檢察院是市檢察院的派出院,承擔福州地區8所監獄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的法律監督職責。這些年來,像這樣維護在押人員合法權益的暖心故事還有很多。“在履行檢察監督職責的同時,注重保障服刑人員的合法權益,這是我們作為駐監檢察官的職責所在。”鼓山地區檢察院專職檢委會委員陳新輝表示,傳遞司法溫度,讓服刑人員安心改造,促進提升教育改造質量,不僅體現檢察機關的人文關懷,也是深化維權工作的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