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區域特色 >> 正文

【網絡中國節·春節】福州晉安近鄰黨建探索村居共建模式,破解小區管理難題

臉越來越熟 心越走越近

2021-02-03 10:17:10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朱榕  【字號

  【網絡中國節·春節】福州晉安近鄰黨建探索村居共建模式,破解小區管理難題

  社區聯合物業為小區長者送上節日禮品。本報記者 鄒家驊攝

  從入駐時遭居民排斥,到和居民相處其樂融融,晉安區新店鎮西莊社區的近鄰黨建實踐“蝦油味”十足,通過村居共建共治,破解小區管理難題,文明新風尚落地,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十番伬奏出幸福音

  “閩山廟里夜人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檳榔牙齒生煙袋,子弟場中較十番。”這是古人描述的榕城十番場景,在新店鎮西莊社區,也有一支十番樂隊,傳承30多年,保留原汁原味的“鄉音”,在五城區的十番樂隊比賽中還拿過第一。

  “在社區和村委會支持下,現在發展到20多名隊員,還有了新的活動空間。”88歲的隊員聶振光說,樂隊成立30年來,通過老帶新,隊伍越來越壯大。社區不僅提供文化活動中心,村里也提供赤星村祠堂作為演練場所,村委會專門劃撥公費替樂隊添置椰胡、二胡等樂器,讓他們老有所樂。

  春節臨近,西莊社區和物業給小區80歲以上老人都送上了年禮。聶振光打開袋子,年糕、花生……袋里洋溢濃濃的年味。

  “社區為我們服務盡心盡力,在小區感受到了雙重溫暖。”聶振光高興地說,樂隊干勁十足,正打算將赤星十番樂申報區級非遺,發揚光大。

  “蝦油味”喚起“鄰聚力”

  十番樂隊是社區依托近鄰黨建服務居民的一個縮影。2015年,社區剛成立時,居民很排斥,覺得社區占用了小區公共場所,幸而鎮里和赤星村委會多方協調,才順利在小區扎下根。

  “住”進了社區,如何“住”進居民心里?社區黨支部書記翁顯英調查發現,赤星新苑的居民來自赤星村、赤橋村、益鳳村,大多是老年人。

  “這些老人家非常珍惜本地鄉土文化和傳統習俗,戀鄉情節很重,小區原名為盛世新城,在村民強烈要求下,保留了赤星的地名。”發現這點后,翁顯英決定由此入手,為居民送上福州評話、福州歌曲等喜聞樂見的傳統文藝,主動融入居民生活。每逢傳統佳節,社區邀請民俗專家演唱“虎糾”歌,請聚春園師傅現場示范“清明菠菠粿”等傳統美食的做法。

  一鈸、一扇、一醒木、一手帕,一段鏗鏘有力的福州評話,讓臺下的老人們看得津津有味,精彩之處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每年,社區都會組織“春聯送福”行動,由新店中心小學的“小小書法家”手寫春聯。今年考慮疫情防控,由社區工作者點對點送入戶,接過墨跡未干的春聯,居民們贊不絕口。

  充滿“蝦油味”的服務,讓臉越來越熟,心越走越近。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居民主動替社區分憂,共同把守小區關口,做好測溫、登記等工作。

  村居共建和美家園

  社區成立后,擺在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小區環境問題。走進小區,東一塊、西一塊,全是菜地,居民聶依姆在小區綠地上圈了十幾平方米的菜園,每天施肥、翻土,弄得又臭又臟。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入戶宣傳,效果甚微。

  怎么辦?社區黨支部想到了利用基層黨組織共建的紐帶作用,尋找外援。翁顯英先找到村支部書記曾忠平,村委會也非常配合,主動做村民思想工作。西莊社區還跟市城管支隊下屬園林支隊開展共建,和城管隊員聯合開展入戶宣傳和勸導。

  三管齊下,效果明顯,聶依姆的菜地很快就被鏟平了,其他居民也漸漸放棄了圈地種菜。現在小區基本看不到菜地,整潔干凈的環境讓居民住著更舒心。

  社區還找到很多黨員盟友,像西莊小區的黨員“沈姐”沈靜芬,平時不僅將自家的樓道管理得干干凈凈,還主動勸導居民做好社區衛生。

  以黨建為抓手,村居共建不斷深入。這次疫情防控,赤星村委會主動提出由他們來準備帳篷、防護服、口罩等物資。雙方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扎牢疫情防護網。

  對未來的社區管理,翁顯英的思路也更加明晰:繼續用好黨建資源,設立近鄰示范點、示范樓道,讓鄰里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帶動,讓小區治理邁上新臺階。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區域特色 更多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