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模式給力 建筑垃圾變廢為寶
樟林片區舊改項目60%以上建筑垃圾就地轉化利用
2021-07-05 10:03:15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李錦清 林雅 【字號 大 中 小】
福州益鳳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基地。
福州晚報訊 拆除、清運、資源化利用,“三位一體”無縫銜接,環保處置、規范管理、再生利用形成有機整體。記者昨日獲悉,在前期項目試點的基礎上,福建海峽環保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海資公司”)今年聯合省標準化研究院,對建筑垃圾全過程處置進行總結,共同制定了企業標準《建(構)筑物/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拆除、清運、資源化利用三位一體實施準則》(下稱“《準則》”),并于日前正式發布實施。
據介紹,《準則》規范了拆除、固體廢棄物清運、資源化利用等各處置環節的流程和要求,實現了對建筑垃圾全過程的流向管理,可最大限度對拆除現場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就地破碎并進行資源化再利用,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的產量,緩解垃圾外運過程中產生的違規傾倒填埋、交通違法等監管壓力,加大建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污染防治,推動再生產業經濟發展,促進福州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準則》中推行的建筑垃圾全過程“三位一體”管理和利用模式(下稱“‘三位一體’模式”),在全省尚屬首創。
說起《準則》的制定推出,海資公司副總經理吳啟敏介紹,這和企業的生產實踐有密切關系。作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龍頭企業,長期以來,海資公司大力推進建筑垃圾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的分類管理,通過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將企業自身發展與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緊密結合。
去年4月,海資公司在鼓山鎮沿山片舊屋區(樟林片區)改造項目中,首次實施了拆除、清運、資源化利用的“三位一體”模式,并獲得了成功,樟林片區舊屋改造過程中產生的60%以上建筑垃圾,實現了就地轉化利用。
“城市建設進程中,建筑垃圾給城市發展帶來的困境,是促使我們不斷完善‘三位一體’模式并將其上升為企業標準的一大動因。”吳啟敏介紹,根據有關行業協會測算,近幾年我國城市建筑垃圾年產生量超過20億噸,是生活垃圾產生量的10倍左右,但資源化利用率并不高。海資公司“三位一體”模式,提供了一條高效能的建筑垃圾圾資源化利用路徑。
“近期我們將在《準則》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申報‘三位一體’模式成為福州地方標準的立項工作。一旦申報成功,它將成為全國首個規范建筑垃圾‘三位一體’資源化利用全過程的地方標準。”吳啟敏說。
海資公司位于連江北路的“三位一體”模式項目工地。
再生骨料經過智能分揀,通過不同的輸出履帶完成產品“下線”。
壓制磚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