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區域特色 >> 正文

一頭紙牛,見證7年兩岸情緣 ——全國垃圾分類達人與臺灣著名紙藝師的故事

2023-08-14 18:18:46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沐方婷 謝星星  【字號

一頭紙牛,見證7年兩岸情緣 ——全國垃圾分類達人與臺灣著名紙藝師的故事

臺灣紙藝師洪新富送給柯文灃的紙牛。本報記者 池遠攝

  “我一直想把紙藝應用到數學領域,讓更多人對紙藝感興趣。”

  “太巧了,最近我正好讀了一本專門用高等數學講折紙的書。”

  “可以把書拍一下發給我看看。”

  ……

  8月13日,得知臺灣著名紙藝師洪新富受邀來大陸參加紙藝教學,在福州的73歲全國垃圾分類達人柯文灃撥通好友的微信電話。雖然多年未見,但是兩人一聊又是一個多小時。在柯文灃身旁,一頭由洪新富贈送的粉紅色紙牛靜靜見證著這段延續7年的兩岸情緣。

  近日,記者走進柯文灃的工作室,一眼就看到書桌上的那頭紙牛,它頂著角、蹬著腿、鉚足勁往前沖。柯文灃稱這頭牛為“拓荒牛”,為了長久保存,他專門為牛定制了一個有機玻璃盒。7年過去,這頭牛依舊纖塵不染、粉嫩倔強。

  時間回到2016年,柯文灃攜家人去臺灣度假,下榻的民宿恰巧就在洪新富紙藝工作室的二樓。洪新富從事紙雕藝術工作超40年,足跡遍布全球,生態保育一直是他紙藝作品的重要領域。

  當天,看著工作室門口掛著老虎、麋鹿、長角金龜等精巧的紙雕作品,堅持用各類紙質廢棄物制作紙藝作品的柯文灃情不自禁走了進去。機緣巧合下,一段友誼就此展開。

  短短幾天內,兩人碰面4次,從藝術表達到創作經歷,從環保理念到紙藝教育,不少理念都不謀而合,經常一聊就是一兩個鐘頭,每次交流都意猶未盡。電話里,洪新富告訴記者,他和柯文灃之間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柯文灃也有類似感受,甚至更甚。踏足臺灣前,因為父親,柯文灃對臺胞有種莫名的感情。他的父親柯青曾東渡日本學醫,隨后回國投身醫療事業,“父親返鄉后創辦醫院,培養了20多名醫學生,其中不少人都留在臺灣,不知現在身在何處。”柯文灃說,每次去臺灣,他都在想是否有機會找到父親的學生。

  交流中,洪新富注意到,柯文灃的微信名是“牛牛”。擅長動物造型紙雕的他突發靈感,何不折一頭粉紅色的紙牛,在柯文灃離開臺灣前當面送給他?于是,一份“以意會友”的禮物就此誕生。返回福州途中,柯文灃一路捧著禮物不放,“當時是用一個紙盒裝著紙牛,一路顛簸很容易損壞,我得時刻守護著”。

  隨著兩岸交流機會的增多,兩人的友誼非但沒有因距離終止,反倒愈加深厚。借助海峽兩岸紙藝產業博覽會的契機,兩年后,他們重逢。只是這一次,兩個人變成一群人。

  柯文灃在電腦上打開一張照片,這是洪新富等10位紙藝圈的臺胞與柯文灃在一棵紙樹下的合影,樹下寫著“紙為家園”幾個字,樹上“飛翔”著白色的和平鴿。洪新富席地而坐,彼時68歲的柯文灃身著白色衛衣,笑得像一個陽光燦爛的青年。

  這是柯文灃在博覽會上的紙藝作品展位,紙樹是他用廢棄的冰箱包裝殼一點點剪出來的。在洪新富等紙藝師看來,紙藝作品是創作者理念的延伸,“創作不是為了讓別人記住你,而是將有價值的理念延伸下去”。在柯文灃的作品中,臺灣紙藝師看到大陸創作者嘗試用一種接地氣的方式與群眾對話,傳遞綠色環保的理念,柯文灃身上終身學習的精神更是讓他們欽佩。

  “與他們相比,我只是一個‘半路出家’的紙藝愛好者,作品還很粗糙。”柯文灃說。記者注意到,他的電腦里有多個以臺灣紙藝師名字命名的照片文件夾,每一個文件夾的名字后面都備注了“老師”二字。柯文灃笑著解釋:“雖然他們比我年紀小,但是按照藝齡,他們都是我的老師。”

  說話間,柯文灃又展示了幾件臺灣朋友贈送的紙藝作品,以假亂真的紙螞蟻、精美的紙蝴蝶……連同裝禮物的快遞盒,他都保留著。在他心中,每一份禮物都象征一段兩岸友誼,保留既是為了紀念也是為了學習。

  雖已年過七旬,但柯文灃仍堅持打磨自己的“手藝”,這幾天在加緊完善媽祖系列紙雕作品。他希望有一天能回贈臺灣朋友真正值得珍藏的紙藝作品,將這一段段兩岸情緣一直延續下去。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堅持產城人融合 加快建設高品質現代化中心城區 ——訪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晉安區委書記林濤

“建區29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無愧于綠水青山,

區域特色 更多
“宜居福州,綠色出行”系列報道之四 橫嶼公交樞紐站啟用,片區公交線網同步優化  “環晉安湖生活圈”交通升級

“宜居福州,綠色出行”系列報道之四 橫嶼公交樞紐站啟用,片區公交線網同步優化 “環晉安湖生活圈”交通升級

晉安45個客貨郵服務點高拍儀全覆蓋

晉安45個客貨郵服務點高拍儀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