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區域特色 >> 正文

生活品質提起來 鄉風民俗留下來 晉安鼓山鎮宏山社區村居共融共治顯成效

2024-05-16 09:33:16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朱榕  【字號

  生活品質提起來 鄉風民俗留下來  晉安鼓山鎮宏山社區村居共融共治顯成效

  節日期間,社區上演熱鬧的民俗活動。(鼓山鎮供圖)

  住進了現代化的高樓,但生活方式還停留在農村——在城鎮化進程中,不少城市邊緣的純拆遷安置小區,因無法融入城市生活而成為現代社會的“孤島”。位于晉安鼓山鎮的宏山社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其中安置了超65%的橫嶼村民、超85%的潭橋村民。如何破解村民的“融城之困”?“找骨干、建隊伍、優機制、抓服務、植文化。”宏山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妍介紹,社區總結“五步”治理模式,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村居共融模式。

  2020年,宏山社區剛成立不久,20余名村“兩委”干部、熱心黨員、鄉賢、老黨員、退休村主干網格員(長)走馬上任。

  “社區是干什么的?我們只認村委會。”一次,陳妍在勸阻村民侵占公共場所時,一名村民這樣反問。陳妍說,剛搬進小區,村民遇事第一個想起的還是村干部,這也讓她開始反思,“不懂沒事,那就多宣傳、多服務”。

  轉變從一場場科普講座開始。社區是干什么的,物業能提供哪些服務,屋頂上能不能種菜,雜物可以堆在樓道內嗎,小區公共收益包括哪些……講座上,這些問題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被一一解答,讓很多村民開了眼界。

  通過鼓勵黨員、村干部在小區網格交叉任職,社區也逐漸實現村居共治共管。“社區和村‘兩委’平時一起集中開會部署,在這些‘熟面孔’前,村民更愿意講敞亮話,遇到矛盾糾紛也更容易調解。”陳妍說。此外,社區還將移風易俗、高空拋物、垃圾分類、機動車停放等內容編入村規民約,從源頭上扭轉村民的舊觀念。

  在這一過程中,村民們也漸漸感受到了社區服務帶來的便捷。“我們的村部在山上,走過去不方便,現在家門口就能領退休金了。”在宏山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村務代辦點,前來辦事的村民潘奶奶說。這個小區內的村務代辦點,每周由村委坐班,替村民辦理退休金發放、獨生子女補貼、黨組織關系劃轉等村務,村干部外出辦事時,社區工作人員還會主動接手。

  很多老人住進高樓后,鄰里聯系少了,孤獨感乘虛而入。村民有活動需求,社區有場地、資源優勢,兩者一拍即合。通過場地置換,社區引入福州市益佳慈善基金會,鼓勵村民自籌資金改造,接連拓展了文體活動室、潭橋村幸福院、黨建超市等服務陣地,定期開展科普、慰問、健康義診、清潔家園、助學敬老等服務。在黨建超市消費,村民參加志愿服務還可兌換成積分用于消費。

  一連串的服務讓社區刷足了存在感,村民也自發參與到建設中來。村民老林自發幫忙管理潭橋村“幸福院”。“一開始大家都不適應,總愁著沒地方消遣,現在有個地方能拉拉家常,活動活動,日子不知道多快活。”他樂呵呵地說。

  此外,富有特色的腰鼓隊等民俗也在社區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每逢端午、元宵、拗九、重陽等傳統節日,都是潭橋腰鼓隊大顯身手的日子,村民們揮舞著系著彩綢的鼓槌,擊打出熱情的鼓點,“蝦油味”的演出將現場氛圍一點點推向高潮……腰鼓隊活躍在社區人口普查、平安三率宣傳、文明創建、文藝匯演等志愿服務一線。“金花”調解員黃香生在志愿服務中找到了新舞臺,“我們將志愿服務內涵和精神文明融入腰鼓表演中,讓老非遺煥發出新風采。”

  去年,潭橋村舉辦安置后的第一次民俗活動,沿路燒香祈福,這一幕被很多市民網友關注,大家都羨慕不已。網友“小芬旅記”感慨道:“在現代化的高樓里還能保留著鄉村文化傳統,太贊了!”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區域特色 更多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