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區域特色 >> 正文

本報寫作訓練營小營員探秘紅廟嶺 在對的地方 垃圾就會變成好東西

2024-05-27 10:17:10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趙錚艷  【字號

  本報寫作訓練營小營員探秘紅廟嶺  在對的地方 垃圾就會變成好東西

  小營員們走進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哇!太美啦!”“像個大花園!”“一點兒也不臭!”昨日,結合第二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體驗活動,福州晚報寫作訓練營的小營員們走進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參觀紅廟嶺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展示館、廚余垃圾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協同處置項目,探秘“垃圾的旅行”,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出一篇篇佳作。

  本報寫作訓練營小營員探秘紅廟嶺  在對的地方 垃圾就會變成好東西

  紅廟嶺宣教中心主任彭時蒸為小營員們講解。

  本報寫作訓練營小營員探秘紅廟嶺  在對的地方 垃圾就會變成好東西

  省環保志愿者協會導師勾仁良教小營員們如何變廢為寶。

  數字化垃圾處理 刷新小朋友認知

  出發前,領隊老師給小營員們上了一堂行前指導課:“我們今天去哪里?要干什么?有哪些需要關注的寫作點?”領隊老師還讓小營員們對活動目的地展開想象:“你家的生活垃圾去哪兒了?你覺得處理垃圾的地方會是什么樣子……”帶著懸念,小營員們開啟了本次探秘紅廟嶺研學活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車輛行至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墻上的這行大字。園區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四周草木蔥蘢,金雞菊開得正盛。

  小營員們首先走進廚余垃圾處理廠,了解家家戶戶每天產生的廚余垃圾如何處理。

  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副總張生向大家介紹,每天約500噸廚余垃圾運到這里,經預處理系統破碎、分離技術,最大程度分離出有機物,去除廚余垃圾的雜質和不可降解的物質,再采用干式厭氧發酵技術,沼氣經凈化后發電上網,脫水后的沼渣富含養分及有機質,采用好氧堆肥技術進一步轉化為腐殖質,可作為市政綠化的營養土或有機肥的優質原料。

  “真是大開眼界,刷新了孩子的認知。”同行的家長感嘆。

  在紅廟嶺園區垃圾處理的“托底工程”——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基地,講解員駱明麗帶領大家參觀了中控室。只見數字大屏上,各部位工作實況、所有實時監控數據盡收眼底。在垃圾吊控制室,巨型機械吊爪可以抓起20多米深坑中8噸重的垃圾。見到這一幕,小營員和家長們直呼“太震撼了”。

  小營員們了解到,進入園區的生活垃圾,經過能量循環和轉換,可以變廢為寶,產出電、綠化基肥、生物柴油、環保透水磚等,讓資源化利用得到最大程度提升。

  “通過數字化應用手段,垃圾也能成為財富?!奔议L趙瀾表示,參觀后端處置設施,讓孩子們接觸到未知領域,對垃圾分類有了更具象、更生活化的理解。

  參觀過程中,小營員們通過數字化設備體驗分類互動游戲。大家還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知識有獎問答,現場氛圍十分活躍。

  本報寫作訓練營小營員探秘紅廟嶺  在對的地方 垃圾就會變成好東西

  福州實驗小學的鄭駿姮老師指導小營員們寫作。

  本報寫作訓練營小營員探秘紅廟嶺  在對的地方 垃圾就會變成好東西

  小營員們了解垃圾處理知識,記錄要點。

  參觀宣教中心 感悟生態理念

  本次研學活動的最后一站是參觀紅廟嶺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展示館。

  在紅廟嶺宣教中心主任彭時蒸的講解下,小營員們了解到,20世紀90年代,福州選址、謀劃建設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后來,紅廟嶺從“垃圾山”逐漸變成了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彭時蒸介紹,紅廟嶺通過構建“三個循環”,實現各廠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園區年發電約7.8億千瓦時,折合節約標準煤約31.6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7.6萬噸。這個發電量相當于晉安區七八十萬生活人口一年的用電量。

  “太酷了!”“好神奇!”小營員們紛紛表示,要從自己做起,小手拉大手,做好生活垃圾分類。


  


  本報寫作訓練營小營員探秘紅廟嶺  在對的地方 垃圾就會變成好東西

  


  “最佳寫手”頒獎現場。

  名師指導寫作“最佳寫手”產生

  在名師指導寫作之前,省環保志愿者協會導師勾仁良為大家帶來了一堂關于垃圾分類的環保教育課,并指導大家動手體驗“瓶空再造”——將廢棄的空瓶子改造為漂亮的多肉植物花盆。

  看著一件件漂亮的作品,小營員張若芃說:“原來垃圾真的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它們也可以變得很時尚!”

  寫作時間到,來自福州實驗小學的鄭駿姮老師為小營員們上了一堂指導課。

  “今天在紅廟嶺的奇遇,你們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仔細觀察,用心感受。”鄭老師引導大家運用發散思維,談一談對垃圾處理廠的印象、垃圾變廢為寶的旅行、紅廟嶺的今昔變化、綠色循環帶來的美好生活、數字化技術在紅廟嶺的應用等等。

  “最重要的是升華主題,思考為什么會有如今綠水青山的紅廟嶺,如何助推垃圾分類低碳生活新時尚。”鄭老師提醒。

  “正當‘我們’伸懶腰時,突然一個巨大的抓手從天而降,把‘我們’抓了起來……”

  “到處鳥語花香,極具現代化的垃圾處理廠,曾經‘垃圾圍城’的現象早已不見……”

  “從以前的人工填埋,到現在零填埋、近零排放,現在基本只要在中控室內操控機器運行就可以了……”

  “孩子們的作文,角度各不同,各有特色!”鄭老師最后“艱難”抉擇出“最佳寫手”“寫作小能手”“觀察小能手”,予以頒獎表彰。

  家長們表示,孩子們通過此次紅廟嶺研學之旅,獲得了沉浸式體驗,在心中種下了生態文明的種子。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區域特色 更多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