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區域特色 >> 正文

榕城綻放“志愿花” ——兩心同志愿者團隊服務紀事

2024-08-27 09:20:37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吳洪  【字號

榕城綻放“志愿花” ——兩心同志愿者團隊服務紀事

朱倚諒(右一)與許真真(左一)身穿臺灣少數民族服飾,在長青頤養園慰問演出。

“我們是桂溪社區的驕傲,我們用愛心點亮每一個角落,我們是那最美的風景線……”這首名為《桂溪社區最美志愿者》的歌曲,是福州首個兩岸融合示范社區——晉安區岳峰鎮桂溪社區剛成立的兩心同志愿者團隊的隊歌。這支由200多名兩岸志愿者組成的志愿者團隊,正以新的志愿服務方式,參與社區治理工作,投入社會公益服務,為有需要的群體送去關懷、帶去歡笑。

同唱一首歌 同獻一份愛

8月15日下午,岳峰鎮福文化館傳出動人的歌聲,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社區草地音樂節,兩心同志愿者團隊里的人文藝術志愿者正在加緊排練。

桂溪社區共有居民近7000戶1.8萬人。其中,臺胞有290戶501人。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如何在新家園有新的歸屬感?

“創造彼此共同的記憶可以增進每一個人的認同感、歸屬感,而開展文化活動是增進情感的黏合劑。”兩心同志愿者團隊負責人朱倚諒這樣認為。朱倚諒來自臺灣宜蘭,曾在平潭擔任鄉村社區營造師,如今成為桂溪社區新居民,他又主動投入到兩岸志愿者團隊的建設中。

與以往不同的是,兩心同志愿者團隊的成立不僅是兩岸居民的自發行為,還借鑒了臺灣的志工經驗。

時間撥回到今年5月,位于桂溪社區的岳峰鎮社工站牽頭舉辦了“茉莉花香·牽手兩岸”最美志愿者招募活動,在社區招募百名兩岸志愿者,共同探索兩岸社區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熱衷社區治理工作的朱倚諒根據自己在臺灣做志工的經驗,提出了“志愿者細分與培訓計劃”。

“在臺灣,志愿者被稱為志工,是社區營造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服務他人不能僅憑一腔熱血,必須有專業知識。”朱倚諒建議,按照桂溪社區發展的需求以及志愿者的專長,將志愿者團隊細分為人文藝術志愿者、產業志愿者、醫療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環保志愿者、生態志愿者6大類,同時對每一類志愿者進行培訓,讓他們能適任各自崗位。

相對于其他類型志愿者,人文藝術志愿者隊伍最容易組建。“桂溪社區本來就有旗袍隊、舞蹈隊、歌詠隊,邀請他們加入志愿者團隊,可以起到示范帶動作用,調動更多兩岸居民的積極性。”朱倚諒告訴記者,人文藝術志愿者招募工作得到了兩岸居民的大力支持,首批志愿者就達175人,并于今年6月3日開展了首次培訓。

62歲的王麗霞就是其中的一位。“我是閩南人,從小就喜歡唱歌,搬到桂溪社區后,加入了歌詠隊。”得知社區要招募人文藝術志愿者,她第一時間報了名。“與過去自娛自樂不同,我們現在通過音樂連接兩岸居民的感情,讓社區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歡聲笑語,這多有意義啊!”

如今,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人文藝術志愿者團隊都會組織“社區之聲歌唱培訓”活動,一方面對人文藝術志愿者進行培訓,另一方面也免費為社區居民提供共享的音樂課堂,接下來還將舉辦各種社區活動,豐富居民的業余生活。

兩心同,寓意著兩岸同心。今年6月,隨著人文藝術志愿者團隊的成立,由兩岸居民共同組成的兩心同志愿者團隊也正式成立,而其他類型志愿者隊伍也開始籌建。

術業有專攻 分工好服務

“大家先拿出透明的皂基稱重,再用機器加熱,變成液體后,倒入不同的模具,定型一段時間后拿出,一塊手工皂就做好啦!”8月20日,在位于桂溪社區的兩岸社區交流中心,來自臺灣新北的景美真正手把手地教幾位全職寶媽、退休老人如何制作手工皂。

今年7月以來,每周二、周四、周日下午,景美真與幾位產業志愿者都會在這里義務開班授課,吸引了許多社區女性居民的關注。下一步,產業志愿者們還會在網絡平臺上嘗試售賣手工皂,讓這門手藝產生效益,探索社區特色產業的發展之路。

“在臺灣,許多社區會挖掘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比如,發展青蛙觀光產業的南投縣桃米社區,新北市泰山區以‘芭比娃娃’為主題的社區微產業等。”產業志愿者團隊負責人許真真來自臺灣臺北,2021年以自媒體人的身份來福州發展。“在社區里,有各方面的技藝人才,可以發揮他們的專長,努力去探索社區經濟的活力源泉。”

擅長手作的景美真首先進入了許真真的視野。2022年,景美真跟隨丈夫、女兒一起從臺灣來福州定居。平時,她就常到兩岸社區交流中心的臺灣社區創意坊分享自己的手作經驗,結交了許多社區朋友。

身為電子商務師和互聯網營銷師,許真真敏銳地嗅到了手工皂里的商機。“許多社區女性居民都對手作感興趣,如果將興趣與互聯網商機結合,就可能找到助力社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模式,也讓有需要的居民多一份收入。”

說干就干。目前,以手工皂為突破口,社區產業志愿者們各司其職,有設計造型、制作模具的,有動手操作、傳授技藝的,有搭建平臺、網絡營銷的,也有對外溝通、聯絡客戶的。“術業有專攻,大家發揮各自特長助力社區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許真真說。

社區生活的點滴變化,獲得了兩岸居民的認可。“過去我們只是跳跳廣場舞、唱唱歌、做做手工。現在不僅有人陪著我們,還可以通過手工勞動補貼家用,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勁啊!”退休的大陸居民沈恩蘭說。

從社區中來 到社區外去

隨著志愿者隊伍的逐漸壯大,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面前:如何讓更多登記在冊的志愿者積極參與進來,加快醫療、治安、環保、生態等板塊志愿者隊伍的建設。

“招募志愿者時,有許多在職居民積極報名,但相對于社區全職寶媽、退休老人而言,他們的時間十分寶貴。”朱倚諒認為,志愿者團隊從社區中來,也應當走到社區外去,一方面積極從各渠道吸收專業化的志愿服務人才,另一方面也讓志愿者走進更多有需要的人群中,增強他們的榮譽感、使命感。

“好熱鬧啊,跟過節一樣!”8月1日,40余名兩心同志愿者團隊里的人文藝術志愿者走進晉安區長青頤養園,獻上了一臺精彩的演出,歌曲合唱、集體舞蹈、漢服走秀等10多個節目連番登場,看得老人們喜笑顏開。

這是兩心同志愿者團隊第一次走出社區開展公益服務,獲得了兩岸志愿者的積極響應,也吸引來了社區外的居民。“扶危濟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活動不論多遠,我都會趕來參加。”剛剛加入人文藝術志愿者隊伍的臺胞許水定是一名歌唱愛好者,雖然他不是桂溪社區的居民,但從微信朋友圈得知兩心同志愿者團隊招募社區外志愿者的消息后,他立即報名參與。

與許水定一樣,越來越多桂溪社區外的兩岸居民也開始踴躍加入兩心同志愿者團隊。他們中有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有高校老師、有熱心環保的公益人士……“接下來,根據志愿者的專長,我們將盡快組建其他四類志愿者隊伍。醫療志愿者,關注社區居民的健康和福祉;治安志愿者,協助維護社區治安;環保志愿者,協助開展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等工作;生態志愿者,協助社區開展生態保護、綠化建設等工作。”朱倚諒說,除了在桂溪社區開展服務外,還會繼續帶領志愿者們走到社區外服務,讓友善之花開得更遠、更廣。

今年4月,大陸出臺的《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志愿服務要堅持需求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準確把握群眾急難愁盼,把滿足需求與引領需求結合起來,優化服務方式,形成長效機制,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便利化、精準化。

“以往社區開展志愿服務相對被動,許多社區居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做,如今通過細化志愿服務種類,可以與居民的需求精準對接,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了志愿服務的社會效益。”桂溪社區居委會主任陳雯靖說,希望通過兩岸社區志愿者的共同探索,尋找出更符合民眾需求的志愿服務新模式,助力社區基層治理體系建設。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區域特色 更多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