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即將投入運營
2017-01-26 09:26:58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吳金垵 黃戎杰 卓文俊 郭立鋒 【字號 大 中 小】
模塊化配電柜。
一朵“云”托起一個大數據產業。
作為“云”之大腦的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社會和企業云)即將在2月底正式對外提供服務。投用后,這將是福建當之無愧的“最強大腦”——全省單體容量最大,設計和實施等級最高的數據中心,更將成為東南區域的節點數據中心。
作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的基礎承載平臺,項目從規劃、動建到大樓落成,再到內外部裝修、設備安裝調試,施工建設單位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一路攻堅克難、提速增效。春節臨近,長樂大東湖邊的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社會和企業云)內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們在寒冬中擼起袖子加油干,正在抓緊進行機柜安裝和裝修等收尾工作。
昨日,本報記者走進這座六邊形大樓,為您揭秘“最強大腦”的強悍之處。
最安全——
“銅墻鐵壁”
守護數據安全
“云計算中心的定位是全省最好的第三方中立數據中心機房、東南區域的節點數據中心,因此在設計之初我們就奔著頂級標準去的。”數字福建云計算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顏建生說,“中心按國家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規范的A級標準設計,并滿足國際TIA—942標準的T4等級要求。這是目前國內和國際的最高標準。”
在頂級設計標準之下,安全被置于首要位置。從抗震、防洪到防腐蝕,這座看似簡單的大樓其實如同“銅墻鐵壁”般堅固。從大樓的底部開始,顏建生帶著我們開啟探秘之旅。
首先從大樓的六邊形結構說起。“這一設計靈感取自土樓和蜂巢,主要作用就是安全堅固,另外還便于樓內機房的靈活組合。”顏建生說,同時考慮到防洪的需要,大樓的選址也是精心挑選,“目前所在位置海拔高度比歷史最高水位還高出1米,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
這棟大樓抗震等級可達8級,是省內唯一采用建筑隔震的數據中心。而達到8級抗震的建筑,全省目前只有兩棟。如何實現避震?原來在大樓底部藏有許多“大彈簧”。走到負一層,可以看見不到一米的隔層,里面有許多大柱子,柱子底下包上黑色橡膠墊,遠看就像許多“大彈簧”。顏建生說:“這些‘大彈簧’是隔震墊,能起到緩沖作用,可以吸收地震波的破壞能量,有效避免對大樓內服務器的損傷。”
由于數據中心靠海,大風大雨是免不了的。因此中心的防風防雨防腐蝕的工夫都做到了實打實。大樓的外立面,灰色亞光的板材大有講究。這是一種名叫埃特板的特殊建筑裝飾材料。顏建生介紹說:“埃特板防火、防潮、防水而且使用壽命長,能有效抵御長樂臨海咸濕空氣的腐蝕。”此外,大樓頂層的防水保溫隔層全部采用噴涂的作業方式,大大提高了防水性。
由外而內,為保證內部設備的安全穩定,中心還配有一套動力環境智能監控系統,遍布大樓的各種類型傳感器裝置就像“鷹的眼睛”“狗的鼻子”,時刻關注著大樓內的溫度、濕度等實時數據。為了阻止空氣中的鹽分物質進入,大樓的新風系統加裝了過濾裝置,確保機房設備不被腐蝕。
值得一提的是機房里的氣體滅火裝置。顏建生說,機房設備最怕進水,所以采用的是IG-541氣體滅火。這是一種無毒、無腐蝕、不燃燒、不導電的氣體,由氮氣、氬氣、二氧化碳組成,能快速滅火且不會對設備造成二次損害。同時,早期煙霧探測報警系統,能主動吸入空氣進行采樣探測。
據介紹,中心投入使用后,將實施最高等級的安保措施,實施24小時不間斷保安巡邏、360°無死角監控、分級授權的獨立門禁等。
最領先——
像搭積木一樣
“裝”起數據中心
提到數據機房,你想到的是怎樣的場景?
房間內一排又一排的服務器,天花板上電線交錯,若干臺空調開足冷氣保持溫度,管理人員四處察看服務器是否運行正常……
這些都是老機房的印象了,而“最強大腦”的機房通過模塊化的部署,鋼結構的組成,標準化的設計,讓數據中心一切都顯得清清爽爽,科技感十足。“模塊化,通俗點說就像搭積木,可自由組合,管理維護都很方便。”顏建生說,“這棟大樓一共可以容納8萬~10萬臺服務器。得益于先進的設計,管理這么多的服務器,整棟大樓的工作人員不超過百人。”
什么是模塊化?讓我們走進機房一探究竟。
模塊化之一在于機房。顏建生介紹說,整棟大樓共設有28個單體機房。(下轉2版)
每個機房可再分割、組合使用,還可以按需求定制機房。
模塊化之二在于機柜。走進機房,里面一組組黑色的機柜整齊排列,采用微模塊設計的機柜由UPS(不間斷電源)、空調系統、服務器等組成,確保每組服務器運行高效、不受干擾。解決服務器高溫問題的奧妙則在腳下。“地板架高了80厘米,地下布的是制冷管道。每個機柜有獨立的制冷管道接入。門一關,冷氣就封閉在機柜里面,制冷效率大大提升,可實現節能15%~21%。”
記者注意到,每組機柜都有獨立的小門,每扇門上都有門禁。“門一關,機柜就等于是一個‘冷藏室’和‘保險箱’。”顏建生說,這樣一來可以保證企業的數據安全,二來可以保持機柜的低溫狀態。
可是機房的電線在哪里呢?見記者一副疑問的樣子,顏建生指了指頭頂笑著說,模塊化之三就在于頭頂的線槽。在機房頂部,看不到一根裸露的電纜或者管道,整齊劃一的線槽分布于天花板上,連接到了每個機柜上方,有強電、弱電、消防管道等等。就拿輸送電流的灰黑色母線槽為例,他介紹道:“哪個機柜要用電,只要將接口往線槽一掛就能通電,即掛即用,比USB接口更方便。”
最可靠——
動力樓提供
“永不中斷”能源
“中心按照國際最高保障等級,數據中心機房一年非計劃性中斷服務的時間不超過40分鐘。”顏建生說,“中心的電力、冷凍水、運營商線路等都是雙冗余的,也就是都有一對一的備份,能夠實現數據中心的不間斷服務,并能在不間斷服務的情況下進行檢修。”
電是確保中心能夠正常運作的最重要保障。“這里的電力保障上了‘三重鎖’。” 顏建生介紹說,六角大樓兩側建有專門的動力樓。這里接入的市政電路就有兩路,這是第一重保障。兩條市政電路通過兩條回路接到所有設備,一旦一路電源中斷還有另一路可用。如果兩條市政電路都出現故障,那么每個機房配備的不間斷電源將全部啟動,這是第二重保障。在滿負荷的情況下可以支撐機器運轉15分鐘,有了這個時間段,動力樓里的兩組16臺柴油發電機組就會立即啟動,這是第三重保障。為了供應柴油發電機組的運行,大樓地下還配建了250立方米的埋地式儲油罐,所儲存的柴油可供整個中心滿負載運行36個小時。與此同時,距此4公里內的加油站將會立即啟動緊急供油,優先保障柴油供應。
網絡之于數據,重要性如同手足。在這里,網絡的布局用“四通八達”來形容不為過。首先,這里有電信、聯通、移動三大基礎運營商的數據接入,還可擴容廣電、教育等資源,保證中心的獨立運營。其次,在運營商光纖線路的接入上,用的是“不同局向,不同路由,不同管溝”的設計,為的是一旦發生故障,總有一路通訊可以走得通。
天熱了,人往往熱得無精打采、不想干活,機組長時間不停歇運行也會怕熱,甚至會罷工。因此空調對于中心也至關重要。如何保證空調不中斷?顏建生說:“我們用的是冷凍水恒溫恒濕空調機組,通過多級供冷的制冷系統來進行保障。首先,配有蓄冷罐,平時可以在電價峰谷值之間調節成本之外,還可以在制冷系統中斷時作為應急之用。另外,我們還建有15臺每小時流量達600立方米的冷卻塔。冷凍水水源來自長樂第一和第二自來水廠,也是雙環路供水,關鍵節點還設置雙閥門,即便檢修也可實現不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