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 項目施工忙
2018-02-22 09:52:29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莫思予 【字號 大 中 小】
人勤春來早。春節期間,我市眾多重點項目不停工,大批建設者放棄休假,堅守一線,緊鑼密鼓地開展施工,力爭實現第一季度“開門紅”。
紅廟嶺四大項目齊頭并進
15日上午9點,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規劃建設科科長張儀如往常一樣上山。紅廟嶺上有4個讓他牽掛的項目,在春節期間還在全速推進。
張儀拿著《春節期間各項目施工現場人員登記表》,在各個工地間來回巡查。“這一片平地是紅廟嶺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項目。”在張儀的指示下,記者看到平整的場地上,垃圾儲坑已經挖好,目前正在進行主廠房樁基施工。
“對面的煙囪就是二期項目,每天焚燒量是1800噸。”負責三期項目投資建設的項目副總經理陳龍騰說,焚燒之后,還有大量垃圾需要填埋處理。但填埋占地大,成本高,不是長久之計。為此,三期項目上馬,計劃年底開始接收垃圾。
加快進度,是一項考驗建設者智慧的挑戰。“現場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有一點機會就要插縫施工。”陳龍騰說,為了節省時間,工程在組織上、工序上打破常規。“前期‘三通一平’工程本要整體驗收,但現在我們分階段、分塊進行。哪個區域好了就先驗收,然后轉入施工。”工序上,將工藝保養期調整在假期人手較少的時間段,為節后全面鋪開節省時間。
據悉,紅廟嶺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項目設計規模為日處理入爐垃圾1200噸,打造福建省首個3A級垃圾焚燒項目。陳龍騰介紹,項目內部設有專門的參觀通廊、環保宣傳展示教育大廳、透明的封閉式垃圾通道,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綜合基地。技術方面,應用了中水回收、余熱回用、水輪機冷卻塔等節能減排新技術,建設有全信息化的管控一體化綜合管理系統。“將來,在手機上就可以實時掌握現場情況。”
與此同時,紅廟嶺一期填埋場封場覆蓋及生態修復工程現場,10臺大型機械揮舞著“手臂”,正把垃圾山按圖紙整出形狀,便于后期邊坡復綠。該項目是填埋處理設施實現環境保護的最終環節,將通過雨污分流減少滲瀝液產量,并充分利用填埋氣體資源。此外,餐廚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項目和危險廢物綜合處置項目也在齊頭并進,計劃于年內建成并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