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要聞快遞 >> 正文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2022-01-24 10:00:18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沐方婷  【字號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城管志愿者深入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本報記者 鄒家驊攝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垃圾分類管理員細心擦拭垃圾桶。本報記者 林雙偉攝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鼓樓開展“雙百雙千雙萬”專項行動。本報記者 池遠攝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臺江區洋中街道成立“垃圾分類聯盟”。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倉山學生參觀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晉安借助閩劇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本報記者 鄒家驊攝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垃圾分類屋新穎別致。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馬尾可視化垃圾分類屋(亭)外掛著責任牌。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分類運輸車在“公交站牌式”收運線路上收運垃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在全國76個大城市垃圾分類跑道上,市城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始終聚焦難點、鉚足干勁,全域覆蓋高質量提升垃圾分類工作,福州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在住建部2021年第三季度考評中被列入大城市第一檔第六名。

  垃圾分類,日本用了30年,德國用了40年,瑞典用了整整一代人,而我們又將用上多長時間?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能只是共同時間線上無數重合的點,每個瞬間都決定我們何去何從。回眸2021,展望2022,福州在每一個“點”里找智慧,凝結出垃圾分類“三”字秘訣,以精細善治的智慧、不厭其煩的“繡花功夫”,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打贏這場全民參與的攻堅戰。

  回眸2021 “三全”勇沖刺

  2021年,我市聚焦全力打造“2.0版”垃圾分類模式,不斷鞏固提升“三端四定”工作法,抓重點、補短板、提質量,在全流程管理、全面動員、全民參與方面加壓奮進,朝著目標一路沖刺。

  在晉安區安亭路融信后海小區,收運企業將分類垃圾桶定時送到小區門口處,由專用運輸車運走垃圾,保潔人員即刻沖洗路面,垃圾桶停留路面時間不超15分鐘。

  這是我市垃圾分類“全流程”細致把關的一幕。去年,五城區所有小區撤桶并點,5119座垃圾分類屋(亭)成為小區“有機體”。噴有統一標識的運輸車奔走在259條“公交站牌式”收運線路上,城市管理綜合體建設快馬加鞭,中端分類收運有了質的提升。后端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分類處置項目全面建成并投入運營,餐廚、廚余等項目運營熱火朝天。

  “全面動員、創新形式”是垃圾分類提質增效的法寶。如今一到周末,市城管委領導就帶隊,不打招呼、不發通知,直奔各區現場一線進行“飛行檢查”,發現問題立整立改,整改不到位則全市通報,時刻繃緊垃圾分類這根弦。

  全市累計“飛行檢查”500余個小區,整改約1500個問題;創新開展千名城管志愿者進社區推進垃圾分類活動,累計7500人次深入1378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導,讓執法力量和志愿力量延伸到社區每條“毛細血管”。

  行百里者半九十,居民意識不提高,垃圾分類只會是“沙上建城堡”。去年,各式垃圾分類“全民參與”行動火遍全市各地,新穎的宣傳形式將垃圾分類“種子”種進大眾心田。

  線上線下同步選出“三十佳分類小區”“三十佳分類屋”“十佳分類工作企業”“百名優秀分類管理員”;垃圾分類教育走進全市722所中小學、幼兒園,114萬余冊分類知識讀本送至學生書桌;垃圾分類抖音節目、垃圾分類動漫、垃圾分類2.0創意微課堂……垃圾分類展現了福州城市管理的智慧和力量。

  為了激發區縣等地的垃圾分類力量,縣(市)區城區參照五城區做法,推進“三端四定”工作法,8個鄉鎮創建全域分類示范鄉鎮。全市1896個公共機構全面開展垃圾分類,時刻聚焦短板,打了一場場硬仗。365天的點滴付出,換來了亮眼的“垃圾分類成績單”。

  各地特寫

  “三多”攻難題

  碩果初結,精益求精之路上仍需不懈努力。面對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需提高、垃圾分類“火焰”有待升高、科技力量如何助力垃圾分類等問題,高手可謂在“民間”。我市各地亮出七十二般絕技,多多益善攻難題,讓垃圾分類成為新習慣、新風尚、新規矩。

  【多種熏陶】

  晉安:深入社區“戲”說垃圾分類

  飛檐翹角的古戲臺,《垃圾房風波》等新編閩劇讓晉安百姓拍手叫好。晉安在全市首創閩劇進社區,結合垃圾分類等熱點問題,邀請區閩劇團以垃圾分類的真實事件為藍本創作現代戲,走進10個村和社區,讓更多居民更好地習慣于垃圾分類新時尚。

  倉山:乘坐直通車感受環保理念

  伴隨著“出發”的一聲令響,倉山首趟紅廟嶺直通車載著30多名市民代表向著目的地進發。倉山拓寬垃圾分類宣傳渠道,分批組織13個鎮街近千名群眾代表參觀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見證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培養綠色環保生活理念。

  【多點結伴】

  鼓樓:“雙百雙千雙萬”匯聚力量

  一抹抹“志愿紅”“執法藍”成為社會治理的不竭力量。鼓樓開展“雙百雙千雙萬”專項行動,發動百名企業(市民)街長、百名城市管理監督員,千名市民垃圾分類監督員、千名機關單位志愿者,萬家“門前三包”示范店、萬戶垃圾分類示范家庭,形成“共謀、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類治理格局。

  臺江:成立聯盟解決“疑難雜癥”

  臺江區洋中街道建立全市首個“垃圾分類聯盟”,共建企業單位發揮各自優勢,為垃圾分類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持,幫助街道解決政策支持、教育培訓、資金籌措等資源缺口,合力解決垃圾分類“疑難雜癥”。

  【多樣科技】

  馬尾:可視化垃圾分類屋投入使用

  垃圾分類屋上一張標注著紅、黃、綠三個區間的刻度條清晰顯示垃圾分類準確率。馬尾打造可視化垃圾分類屋(亭),借助大數據分析垃圾分類屋(亭)每月的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將“分數”展示在垃圾分類屋(亭)外的責任牌上,形成垃圾分類管理重難點清單,做到監督有的放矢。

  福清:一戶一碼收集垃圾分類數據

  掃一掃、稱一稱、拍一拍,每家每戶的生活垃圾分類情況上傳到智能垃圾分類監管平臺。福清通過一戶一碼實名制,收集垃圾分類實時數據,做到生活垃圾可溯源、精準查到戶,實現“一對一”引導,前端智能設備搜集垃圾分類“小數字”,后端云平臺計算“大數據”。

  展望2022

  “三再”助升級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2日上午,在市城管委組織召開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現場會上,來自全市各區、各部門、18家分類企業的負責人圍繞如何更好地推動2022年垃圾分類工作各抒己見。市城管委就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對新一年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再提升進行全面部署并定下目標,為我市垃圾分類鞏固提升年提供了全新“圖譜”。瞄準靶心,福州垃圾分類將迎來新一次“升級換代”。

  紅廟嶺建設再完善——

  樹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標桿

  2022年,持續完善垃圾后端處置“主戰場”,破解大城市“垃圾圍城”;完成紅廟嶺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項目;二期填埋場篩分治理、園區滲濾液處置技改提升和紅廟嶺精細化監管平臺等項目啟動;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教基地,為市民帶來一座多功能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三端四定”再深化——

  打造一座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2022年,補齊垃圾分類短板,前端、中端、后端提檔升級;宣傳觸角延伸至前端各處,密織“家、校、社”聯動宣傳網,實現垃圾分類準確率90%以上;中端推進城市管理綜合體建設,年底再完成兩處主體工程;后端分類處置科學運營,實現達標排放和安全生產,力爭垃圾分類“福州模式”再創新成績。

  精細化管理再提升——

  管理屬于人民的精致之城

  2022年,對標對表《福州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方案和工作細則(試行)》,開展生活垃圾誤時投放等專項整治行動;垃圾分類“三端四定”工作延伸至各縣(市)區的城區,擴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范圍;探索垃圾處理費按分類質效差異化征收制度,用好城市精細化管理平臺,強化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大數據采集分析;在部分小區試點使用無人值守智慧化分類屋,增加垃圾分類科技含量。

  福州2021年垃圾分類成績單

  匯聚城市治理向心力 打贏全民參與攻堅戰  福州垃圾分類探索“三”字秘訣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區域特色 更多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