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要聞快遞 >> 正文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2023-06-27 15:09:58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朱榕  【字號

典雅的蒂凡尼古董青花瓷碗,精致的石制中式家具擺件,生動詳實的家族史……26日上午,“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在鼓嶺舉行。穆藹仁、加德納、程呂底亞、柯志仁、蒲天壽等家族的后人和林軼南等鼓嶺“老朋友”,帶來了一批珍貴的老物件。

  這些跨越百年的老物件背后有哪些故事?這些“老朋友”又分享了哪些關于鼓嶺的珍貴回憶?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捐贈藏品背后的鼓嶺故事。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鼓嶺旅游度假區全貌。本報記者 林雙偉攝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鼓嶺之友”展示所捐贈的藏品。

  “我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

  捐贈者:穆言靈(穆藹仁家族后人)

  捐贈物品:

  蒂凡尼青花瓷碗等共計三大箱藏品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由穆言靈捐贈的蒂凡尼古董青花瓷碗。

  當天上午,在眾人的目光中,穆言靈在捐贈儀式上打開了她帶來的三大箱“禮物盒”,里面裝著鋼筆、一袋彈珠、泛黃的圣經、黑色女士氈帽、鐵水壺、手動壓縮鼓風機、鐵皮雪茄盒等?!斑@些老物件的年代可追溯到1890年~1940年,它們是當時西方人日常起居的生活用品。”穆言靈介紹。

  現場,穆言靈選擇了一件蒂凡尼古董青花瓷碗進行展示。瓷碗釉面上印有中國的塔寺、松樹和芭蕉等中國元素?!斑@些中國元素被奢侈品牌印在珍貴的瓷器上,證明了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我也被中國文化所深深吸引。”

  穆言靈是美國“飛虎隊”成員穆藹仁的兒媳。穆家三代與中國交好——穆藹仁曾多次踏上中國土地,幫助中國抗戰、戰后重建和傳授知識;丈夫穆彼得還在襁褓中就躺在挑夫的籃子里,到鼓嶺度夏;2015年以來,穆言靈致力于鼓嶺西洋文化研究和中美友好交往工作,創建了面向外國友人的鼓嶺英文網站(www.gulingkuliang.com),并組織了多次外國友人“尋夢鼓嶺”活動。

  2019年,鼓嶺管委會將富家別墅交予穆言靈,將其活化為“鼓嶺山居生活博物館”,在其中展出了兩三百件實物、資料,向游客生動再現百年前鼓嶺的趣味山居生活。當地居民也常常在街上碰見這位“鄰居”。

  在努力講好鼓嶺故事的過程中,穆言靈對“鼓嶺精神”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鼓嶺精神是‘和平、友誼和愛’,如今,還要再加上‘理解’和‘尊重’。”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在鼓嶺舉行。

  “鼓嶺就是我的‘第一故鄉’”

  捐贈者:畢樂華、凱茜(柯志仁家族后人)

  藏品:石制中式家居擺件、中國扇子、喜字燭插、山水小像等

  捐贈儀式上,畢樂華帶來了一套精美的石制中式家具擺件——圓幾、長案、中式扶手椅,甚至燭臺、花瓶一應俱全,精雕細鏤,纖毫畢現?!斑@份藏品是由外祖父傳至我母親手中,我媽媽又傳給我的?!?/p>

  畢樂華的外祖父柯志仁是一名外籍傳教士,在鼓嶺期間,曾幫當地人打虎除害。同時,他也是一位生物學家,由他編撰的《華南鳥類》以鼓嶺鳥類種群為研究對象,在中國植物學界至今仍有很大影響力。

  畢樂華和父母均出生在中國,7歲之前年年在鼓嶺度夏。在她看來,鼓嶺不是她的“第二故鄉”,“這里就是我的‘第一故鄉’,我女孩子(諸娘子)時就住在這里?!编l音難改,80多歲的她至今還能用福州話講簡單的句子,且口音地道。

  在畢樂華帶來的藏品中,還有兩柄精巧的中國扇,一柄扇子的絹制灑金扇面上隱約還能看到花卉圖案,扇柄垂掛流蘇,似乎還帶著幽香。另一柄木扇采用雕鏤工藝,扇面上兩只憨態可掬的胖黃鸝正低頭啄食,包裝盒上印有“上海信昌扇莊”等字樣,扇面上看不出蟲蛀、磨損等痕跡,包裝盒也很完整?!拔腋改冈群笤谏虾:透V莸慕虝W校英華學校教書,這把扇子就來自他們上海任教期間的收藏。”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畢樂華捐贈的石制中式家具擺件。

  “想起鼓嶺,最想念的就是‘阿嬤’”

  捐贈者:蒲光珠(蒲天壽后人)

  捐贈藏品:鼓嶺租住房產的地契原件、家族編撰的小說

  蒲光珠在現場捐贈了當年其家族在鼓嶺避暑時所租住房產的地契原件,另外還有一本家族編撰的小說,里面有關于鼓嶺生活的詳細描述。

  蒲光珠是協和醫院最后一任外籍院長蒲天壽的女兒,在古田出生,12歲之前的夏天都在鼓嶺度過。當時,蒲天壽在鼓嶺的小診所沒有助手,蒲光珠在父親給居民看病時,常作為小助手,學著如何照顧病人。

  蒲天壽家族中有4個孩子,當時,他找了鼓嶺當地同齡的孩子來陪伴照顧家中的孩子。蒲光珠一直記得有一個名叫“秀(細)妹”的“阿嬤”,童年時,摔倒了或受傷了,她不是先去找媽媽,而是找她的小“阿嬤”。即便離開中國后,她也依舊放不下這段回憶。

  1984年,蒲天壽的家族成員回福建尋根,蒲光珠見到了她的小“阿嬤”。分別時兩人尚是豆蔻年華,再見已是兒女成行、鬢已成霜,兩人親切相擁,完成了跨越近半個世紀的擁抱。

  此次重返鼓嶺,蒲光珠說:“想起鼓嶺,最想念的就是‘阿嬤’?!?/p>

  陪同蒲光珠前來的是她最親近的孫女凱茜,“這次能來到祖母兒時的故鄉真是太高興了!祖母給我講了很多她在中國鼓嶺的故事,每次聽到我都會熱淚盈眶。”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蒲光珠捐贈的地契原件及家族小說。

  “這里的變化越來越大”

  捐贈者:李·加德納(加德納侄孫),

  程高登、索尼婭夫婦(程呂底亞家族后人)

  捐贈藏品:

  加德納家族年譜及歷次到訪鼓嶺的相關圖文資料,程呂底亞家族史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李·加德納捐贈的家族年譜及歷次到訪鼓嶺的相關圖文資料。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程高登捐贈的程呂底亞家族史。

  “這是我第四次來鼓嶺了,這里的變化越來越大,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了許多,環境更美了,有花有樹,可游可逛的景點非常多?!?0多歲的李·加德納是“鼓嶺故事”主人公密爾頓·加德納的侄孫。這次,李捐出了加德納家族的完整年譜及歷次到訪鼓嶺的相關圖文資料。

  百年前,密爾頓·加德納在鼓嶺度過了美好的童年,這份鄉愁跨越了半個多世紀,在最后時刻他還在念著“KULIANG KULIANG”。2012年,在鼓嶺管委會的盛情邀請下,李和哥哥加里來到了父輩的“第二故鄉”,為加德納圓夢。他們參觀了父母曾居住過的街道,在鼓嶺夏季郵局寄出了跨洋的明信片,從加德納當年用水的井里打起了一桶甘甜清冽的山泉水。

  程高登現場捐贈了其父在90歲高齡編寫的程呂底亞家族史,書中部分情節詳細介紹了20世紀在鼓嶺的生活情況。程呂底亞在中國傳教辦學50余年,創辦了西式女子學校毓貞女子初級中學(福清市第二中學前身)和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華南女子學院前身)。

  “他創辦女子學校,引入先進的數學、科學等學科,推動了女子教育發展,改變了當時落后蒙昧的觀念?!睘榱藢ぴL程呂底亞的足跡,侄孫程高登在退休后來到福州,夫婦倆還曾在華南女子學院擔任外籍教師。

  讓老建筑、老物件“開口說話”

  捐贈者:林軼南(華東理工大學副教授、鼓嶺文化研究學者)

  捐贈藏品:瓷餐盤、幻燈機、玻璃幻燈原片等

  林軼南現場捐贈了一對在鼓嶺生活的外國人當年用過的瓷器餐盤,以及保存百余年的鼓山靈源洞玻璃幻燈原片。當天,他還用幻燈機播放了這張原片,“可以看到靈源洞的變化并不大,基本結構和現在相差無幾。”

  此次捐贈中體積最大的藏品也來自林軼南——一臺從美國拍賣行購得的幻燈機。幻燈機的鐵皮外殼和插頭銹跡斑駁,滿是歲月的痕跡,“當時萬國公益社和教堂學校都有配備幻燈機,用來放映照片、教學資料等?!绷州W南說。

  2016年,林軼南在協助穆言靈尋找加德納故居時,投身鼓嶺老建筑的研究,并著力挖掘背后故事。當時很多關于鼓嶺的英文文獻上的街道、人名等都是用英語拼的福州方言(如KULIANG等),作為福州人,林軼南可以很快解譯這些信息。

  不僅如此,林軼南還帶領學生團隊自主研發了集歷史文字信息、原始物料信息(老照片)以及數字媒體信息為一體的歷史文化信息數據庫,運用大數據和人臉識別等技術,為鼓嶺畫出了社群關系網,讓老建筑、老物件“開口說話”。

  打開社群關系圖,可以看到,主要家族之間以線相連,代表存在人際往來互動,越近代表關系越親密。而通過人臉識別和人工輔助鑒定,將不同年代的老照片的人物關系進行梳理,可以快速確定人物在社群中的關系,將人物童年、青年、中年、晚年不同時期的面貌串聯起來。“前不久,我通過分析穆老師提供的家族合影,還找到了穆藹仁夫婦在協和大學任教時的中國同事后人?!绷州W南說。

  跨越百年 老物件“講述”鼓嶺故事  ——“鼓嶺之友”藏品捐贈儀式側記

  林軼南捐贈的瓷餐盤。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本報記者原浩攝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晉安:風勁帆滿拓新程 乘“數”而上天地寬

站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一場春潮正席卷千行百業。8年的“峰會時間”,見證數字中國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水韻榕城”福州文旅嘉年華啟動,四大主題打卡線路首發 “五一”潮玩福州水岸 領略水韻好風光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

晉安15個重大項目開工 閩西南·福州智造e谷打造山海協作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