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要聞快遞 >> 正文

進一步打響“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 省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懷福州老齡工作

2024-01-26 10:10:14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李白蕾 錢嘉宜  【字號

  進一步打響“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  省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懷福州老齡工作

  老人們在市社會福利院觀看精彩演出。本報記者 包華攝

  人人都會老,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2023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福州市社會福利院,向老人們致以新春祝福,并發表重要講話。一年來,我市牢記囑托,扎實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養老事業取得豐碩成果。這兩日,來自福州的省兩會代表委員結合審議討論省政府工作報告,對進一步打響“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積極建言獻策。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點擊報告】

  建立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回看亮點】

  至去年10月底,福州共有養老機構167個、照料中心99個、居家服務站520個、鄉鎮敬老院75個、農村幸福院1885個,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

  【建言獻策】

  省人大代表、晉安區新店鎮新店社區黨總支書記、工作站站長吳林徽認為,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離不開社區養老用房保障。“在社區辦個像幼兒托管一樣的托老所,開展日間養老半托、全托服務,讓老人的子女安心上班,對家庭和社會和諧穩定都很有意義。但是,托老所場地從哪里來,是個問題。”她建議,在新建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時,要把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列入進去;在移交住宅小區時,開發商必須按規定向社區交接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已建住宅小區應結合實際,由政府督促開發商根據小區居民數,向社區提供相應面積的養老服務用房。

  數字賦能養老服務,對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來說也有現實意義。省政協委員、福州市靈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騰達說,要結合“數字應用第一城”和“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迭代升級,推進養老服務數字化、智能化。他還建議積極開展數字化課程和體驗活動,提高老年人對數字化產品的親近度,并整合社會資源開展跨界合作,推動企業開發設計適老化數字產品,讓老年人對智能產品不再“不會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共享出行、就醫、社交、服務等方面的數字紅利。

  促進醫養深度融合

  【點擊報告】

  積極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促進醫養康養深度融合。

  【回看亮點】

  在全省首創醫養結合醫療聯合體模式,全市37家醫養結合機構已全部納入醫養結合醫療聯合體。深化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截至去年12月,有6824人享受長護險待遇。

  【建言獻策】

  “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的數量大,他們的醫療衛生服務和生活照料需求有著顯著的疊加趨勢,推進醫養康養結合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監察司法委委員、福州日報副總編輯金麥子認為,“醫養結合”要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資源,滿足老人養老和醫療護理雙重需求。首先要做實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合理確定簽約服務工作目標,完善醫護人員服務激勵機制。其次要鼓勵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衛生機構,將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療聯合體管理,實現醫療、康復、護理、養老服務資源的高效協同。再次,要提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成效,進一步提高長護險醫療護理服務比重,探索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長護險的相關機制。

  “我注意到,國家和省市近年來陸續出臺政策措施,解決老年人養有余而醫不足的現狀,加大各地醫養結合服務供給。”省政協委員、農工黨省委會婦工委副主任、福州市李蘭中西醫結合門診部院長李蘭說,在政策推動下,我市也積極推行醫養結合的新服務模式,建議支持更多養老院與醫院“門對門”,實現醫療養老無縫對接,同時進一步規范家庭病床工作,緩解群眾住院難與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切實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推動服務提質增效

  【點擊報告】

  新建400個示范性長者食堂、5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

  【回看亮點】

  截至去年底,福州共建成長者食堂579家,設置餐位23666個,城區長者食堂八成以上兼具學堂功能,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建言獻策】

  省人大代表、福清市委組織部二級主任科員莊小花曾從事關工委工作,與老年人打交道多。她說,從福州“長者食堂+學堂”的品牌內涵里,發現社會關注點已從單純關心老年人的物質需求上升到了兼顧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切實回應了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的殷殷囑托。“‘長者食堂+學堂’受歡迎,這與老年人的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有關。建議把互助養老放在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例如把‘時間銀行’模式融入長者食堂運營管理中,引導鼓勵更多銀發志愿者參與到長者食堂志愿服務中,將志愿服務時長進行儲蓄,未來可通過‘時間銀行’兌換服務,既能緩解養老服務隊伍供給不足的問題,還能幫助和引導老年人發揮自我價值,收獲家庭和社會的存在感。”

  “中心城區寸土寸金,老年人口占比高,造成居家養老選址難的問題。福州市探索的‘長者食堂+學堂’模式實現一地多用,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省政協委員,民盟省委會委員、福州市委會副主委,鼓樓區政協副主席蘭志紅表示,對于地塊緊張的中心城區來說,長者食堂要做到“小而美”,推出更多“長者食堂+”服務,嵌入教育、醫養等功能,覆蓋越來越多需求,讓更多老人暖在胃里、樂在心里,做有福之州的幸福老人。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點擊報告】

  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改進失能老人護理。

  【回看亮點】

  鼓勵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對在我市同一養老服務機構從事養老服務連續滿一定工作年限的非在編人員,按學歷分別給予1.8萬元至3.6萬元入職補貼;對在我市同一養老服務機構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滿一定年限的非在編人員,給予5000元在職補貼。

  【建言獻策】

  省人大代表、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蘭紹清建議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助力養老人才培養。首先要加強養老人才發展規劃,構建養老服務交流平臺,成立養老養生職教聯盟,將老年護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等專業列入國家緊缺專業,制定養老人才培養中長期規劃。其次,要切實提升養老人才的培養質量。對接養老服務產業鏈,堅持校企融合,成立產業學院,制定與養老服務職業相匹配的人才鏈培養方案,醫教協同,建立養老服務實訓基地,以常態化、訂單式、學徒制模式推進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再次,要不斷提高養老人才的職業獲得感,建立養老護理人員等級評定機制,加大養老人才在落戶、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更好地撬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發展。

  “銀發群體亟待更大關注。我在基層長期從事物業管理工作,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老年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諸多困難,想為他們發聲。”省政協委員、福州市總商會副會長、福建永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常青表示,希望依托我省高等院校健康管理和護理專業,建立健全養老護理職業技術等級評價體系、培訓體系,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培育、培養、培訓力度,通過從業補貼、評比表彰、優待激勵等,壯大穩定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汲取奮勇爭先力量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我市各界干部群眾懷著無比激動和自豪的心情,以不同形

區域特色 更多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紅色電影展播及老電影海報展在晉安舉辦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紅色電影展播及老電影海報展在晉安舉辦

晉安區實驗小學開學典禮不一般 船政后人講述先輩事跡

晉安區實驗小學開學典禮不一般 船政后人講述先輩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