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和工建指導員進入社會組織 “工會+公益”共筑志愿夢
2024-03-04 10:37:05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李白蕾 【字號 大 中 小】
市總工會聯系引導市信任社工服務中心志愿者走進火車站,為旅客提供肩頸理療。(市總工會供圖)
春節剛開假,市總工會機關第三黨支部就攜手由退役軍人組成的社會組織——福州市橄欖綠藝術團,赴羅源縣西蘭鄉磹石村開展“黨建促振興 一起向未來”送文化進革命老區主題黨日活動。
自市總工會2022年3月建立勞動領域社會組織共享基地以來,已聯系引導社會組織開展職工文化活動120多場。
“黨建促振興 一起向未來”是市總工會聯系引導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品牌之一。“通過開展支部結對共建、選派黨建指導員和工會建設指導員等工作,勞動領域社會組織黨性得到了增強,為職工群眾提供了許多專業服務,‘工會+公益’實現了工會、職工、社會組織多方共贏。”市總工會社會聯絡部部長、機關第三黨支部書記吳信義說。
結對共建
工會支部牽手社會組織
磹石村村干部告訴記者,近年來市總工會機關第三黨支部多次邀請社會組織來村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他們為群眾送醫送藥、建設幸福院、修路、實現困難黨員微心愿等,給村民們辦了不少好事。”
吳信義說,為加強對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示范帶動和聯系服務,受市總工會機關黨委指派,由他所在第三黨支部與建立黨組織的社會組織結對共建,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至今已開展50余場。“除了到磹石村送溫暖,我們還邀請社會組織的黨員一起參觀‘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成就展、職工政治生活館、勞模精神展示館等,團結引導勞動領域社會組織人士學思想、聽黨話、跟黨走。”
省曙光救援中心臺江大隊黨小組組長陳宗巡說,他們大隊有黨員27人,人數之多居各大隊之首。“我們的隊員來自各行各業,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作為社會組織,活動缺場所是最大問題。現在好了,我們跟工會支部共建,每月7日的黨小組活動固定在工會的社會組織共享基地舉行,工會有黨員培訓也邀請我們參加。跟工會‘結親戚’后,黨員們背靠‘娘家’,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救援活動中黨員沖鋒在前的先進事跡層出不窮。”比如去年7月,正在閩侯度假的黨員陳隆魁在暴雨中成功轉移10多名受困群眾;去年底,黨員陳超路遇老人發生車禍,不僅及時撥打120還幫忙緊急處理傷口……
派員指導
強化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葉主席,我報名今春工會求學圓夢學歷提升行動,參加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班學習。”說話的是“70后”網約車司機許青華,他于去年8月當選倉山區新就業形態黨支部首任書記,充電是為了更好地履職。他口中的“葉主席”是倉山區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區新就業形態聯合工會主席葉珩。
葉珩告訴記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主要來自貨車司機、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外賣配送員等四大群體,很多從業者沒有固定的所屬平臺企業。“因為缺乏組織,‘口袋黨員’比較普遍,組建黨支部成為黨員們的迫切期待。”
許青華是在部隊入的黨,黨齡10年。“我們支部現有3名黨員,除了我,另兩名是網約車司機、外賣員。在葉珩指導下,支部組建了學習群,吸納了70多名成員。群里會經常推送主題教育等內容,市總工會關于贈送意外保障、贈送春節愛心餐、參加療休養等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各種福利也會及時在群里公布。”
互加好友
社會組織給力服務職工
春節剛開假,省曙光救援中心臺江大隊就應邀到永輝超市,為超市員工開展急救培訓。大隊勤務中隊長、工會主席柯振祥說,這次活動多虧了市總工會牽線。“通過與工會支部共建,我們的業務能力得到認可,去年工會給我們拉了七八單社區應急培訓業務。”
與曙光救援一樣,用心公益服務中心也經市總工會牽線,與近10個客戶達成長期公益合作。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林宇告訴記者,他們的主業是幫助社會組織開展合規建設、完善內部管理。“去年我們被確定為市總工會‘關愛職工公益伙伴’。之后,我們每周開展‘用心小課堂’服務,邀請專家為社會組織提供‘一對一’咨詢。”他說,工會公益平臺成為他們展示能力的舞臺,咨詢過后客戶向他們購買了財稅服務、項目管理等專業服務。
記者還了解到,為滿足職工高品質生活需求,市總工會以“工會+公益”形式,集成300余家社會組織的10大類公益項目鼓勵基層工會購買。僅2022年,全市各級工會就投入397.85萬元,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10余項,惠及職工5133人次。全市還建成15個社會組織服務職工示范基地,年初各基地共撬動價值520.6萬元的社會公益資源參與“兩節”送溫暖,受益職工超1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