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區在學習教育中錘煉作風惠民生:走千家門 訪萬家情 辦暖心事
2025-06-13 10:17:56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朱榕 【字號 大 中 小】
在晉安區營商會客廳,工作人員熱心接待企業,認真傾聽相關訴求。(晉安區供圖)
從征遷一線到居民小區,從繁華都市到廣袤鄉村,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應,一件件“急難愁盼”得到解決,一項項“問題清單”悄然化成“幸福答卷”……
走千家門、訪萬家情、辦暖心事,這是晉安區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生動實踐。晉安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將民生服務的暖度作為衡量學習教育深度的標尺,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辦好暖心實事,推動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實效,讓每幀可感可及的暖心瞬間,都精細勾勒“福聚晉安”的和美畫卷。
一線解難題 服務涉遷戶
“還好鄭書記和征遷干部提前幫我們牽線對接,我們不用東奔西跑。這里交通方便,居住環境不錯,最重要的是看病也方便,讓我們兩個老太婆省了不少事。”今年4月初,102歲高齡的王阿婆順利搬出環南二村即將拆遷的老屋,在安住長租公寓內安置下來。
3月份,晉安區啟動環南新村及周邊地塊征遷,王阿婆母女期盼著住上新房,但想到女兒兒子均已高齡以及搬家租房的難題,實在高興不起來。
了解王阿婆的顧慮后,環南新村征收一組二小組負責人鄭婉霞立刻上門溝通,了解母女倆的租房需求,并通過征收小組臨時黨支部協調,為其協調到合適房源。其間,黨員志愿者不時上門協助打包搬家、清掃衛生,還陪同辦理相關手續,免費為其雇傭搬家公司,僅用兩周就幫助她們順利入住新居。
政策宣講入人心,拆遷服務暖萬家。搬進新居不多時,王阿婆遠在外地的兒子就托人將一面錦旗送到了征收指揮部。
該片區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基礎配套陳舊落后,地下管網無法經受臺風侵襲,而且居民中老年群體較多。為了解決高齡、困難群眾征遷過程中的難題,項目部在每個征收小組都成立臨時黨支部,建立協調機制,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為了方便居民集中辦理手續,項目部積極協調水、電、燃氣相關單位,在環南公園文化長廊設立便民服務點,針對擁有多個片區房產、店面的涉遷戶,及時做好對接工作,提供全流程服務,做到“讓干部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
截至目前(即第一協商期結束),環南新村及周邊地塊項目簽約率超99%。一面面閃亮的錦旗,成為學習教育在一線火熱實踐的生動寫照。
黨建聚合力 提升幸福感
按鍵按下后,電梯平穩上升,然后穩穩停靠,這樣順暢的體驗令居民王阿姨格外有安全感。最近,象園街道連輝社區新南花園小區11部使用了20多年的老舊電梯集體煥新,解決了179戶居民的“腳下”安全問題。
前小區物業經理李大用在這里干了20余年,眼看電梯有各種毛病,但因缺乏維修基金,設備一直靠修修補補維持著,“特別是夏天,電梯經常出現電機過載死機、困人等問題,我們救人都救出經驗了”。
近年來,早期小區的電梯集體進入“老齡化”。晉安區以學習教育為契機,聚焦老舊電梯更新等小區熱點難點問題,梳理出亟待解決的“問題清單”,依托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等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解決高齡電梯問題。借助“兩新”消費補貼的契機,福州啟動超長期國債支持老舊電梯更新改造項目,晉安立即召開政策宣貫動員會,推動老舊電梯煥新。
“每部電梯能申請15萬元,還有這種好事?”聽到社區黨委書記王芬帶回來的好消息,李大用立刻上了心,不僅和工作人員一起挨家挨戶征求意見,還配合社區第一時間向上遞交申報材料,最終將新南花園小區11部電梯納入首批試點。
按照規定,申請國補的老舊電梯更新必須在當年底動工。為了趕上這個節點,物業公司和社區黨委密切配合,用4個月時間完成了居民意見征集、投票、合同簽訂、電梯品牌選擇、居民眾籌等一系列手續,最終在去年12月全面動工。
體會著腳下穩穩的幸福,王阿姨說:“通過申請國補資金,居民只要分攤改造資金的10%~20%。”
營商會客廳 服務有溫度
風光優美的晉安湖畔,由福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高端休閑娛樂綜合體進入裝修尾聲,計劃本月開業,將為晉安“湖光山色”縣域產業體系增添一抹亮色。
晉安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企業服務科負責人趙宇泉回憶,該項目是晉安區營商會客廳成立后收到的首例企業訴求項目。今年2月,福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了晉安湖畔的一個地塊,但苦于沒有對接渠道,只好向晉安區政務服務中心營商會客廳求助。
面對面洽談后,工作人員根據企業提供的線索,實地走訪鼓山鎮,為雙方搭建起了溝通橋梁,共同跟蹤推進。同時,中心主動靠前服務,向企業開通“綠色通道”,為其在晉安登記注冊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服務。從線索生成到項目建成,歷時不到4個月。
在學習教育中,晉安區依托位于晉安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全市首個區級營商會客廳,深化“3+N”定制服務,打造為企紓困解難直通車。自開放以來,營商會客廳已接待20家企業,解決企業訴求問題18個,開展“法企面對面”普法講座3場,完成代辦件130余件,其中臺胞臺企代辦件2件。
送技到村里 “充電”更便捷
5月22日,晉安區“北嶺學苑”賦能“她成長”公益課堂壽山鄉專場正式開課,集訓期共計3天。來自壽山鄉的20余名婦女在曼丹技能培訓學校導師的指導下,體驗智能剪輯、AI文案生成等數字技術,開啟從“拍攝小白”到“營銷全能”的進階之路。
現場,壽山鄉前洋村“姐妹鄉伴”團隊負責人陳晶聽得格外認真。陳晶是壽山鄉前洋村黨支部副書記兼婦聯主席,10多年前就返鄉辦起了生態農場,并帶頭在嶺頭集鎮開起了壽山鄉首個“共富工坊”,將村里的筍干、桂花蜜、沙溪手工線面等特色產品放到電商平臺銷售,助力農村婦女就近就業。
前洋村“姐妹鄉伴”是廣大婦女扎根農村就業創業的縮影。為讓學習教育成果惠及鄉村,晉安結合推行“暖心黨建”,積極探索下沉服務新路徑,開展“北嶺學苑”賦能“她成長”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針對堅守基層的婦女群體、婦女干部在鄉村振興、家庭關系、自我成長中的需求,開設融合了技能提升、文化浸潤、法治護航的公益課堂,打造家門口的“充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