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有“錢”景 致富有“蜜”訣
3.5萬元扶貧補助讓蜂農蘇國輝的事業起飛
2020-07-14 11:28:08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朱榕 【字號 大 中 小】
蘇國輝察看自家后院的蜂箱。本報記者 鄒家驊攝
近日,記者從森林公園前往晉安區宦溪鎮。沿著山路前行約8公里,就能看到牛項村蜂農蘇國輝的家。房子背后是他經營的養蜂場,樹木掩映間,40多個蜂箱次第排開,一群群蜜蜂繞著蜂箱飛舞。
“端午節前后是采蜜季節,這些蜜蜂忙壞了,現在正是好好休息的時候。”蘇國輝穿著防護服,小心翼翼地打掃蜂箱。蜜蜂們忙碌了一季后,辛勞都化作一罐罐色澤金黃的土蜂蜜。
蘇國輝有兩處這樣的蜂場,近百個蜂箱。蜜蜂每日在宦溪的大山中采食蜜源,制出的百花蜜品質上乘、香氣撲鼻,可以賣出一公斤70元的好價格。“今年預計可產500多公斤,收入三四萬元,再加上養土雞土鴨的收入,一年收入六七萬元不成問題。”蘇國輝說。
蘇國輝家中還有一父一子,既要照顧老人還要拉扯孩子,以前的日子過得不輕松。一直關心他們的村支書蘇奕銘說:“我們牛項村唯一一家屋頂還蓋著瓦片,就是他家了,別人有錢都用來蓋房子,他都投在兒子的教育上。”
雖然家貧,但蘇國輝一直全力支持兒子的教育,希望兒子能靠著知識改變命運。兒子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用助學貸款完成大學學業。2016年,蘇國輝父親重病,兒子考研正在關鍵時期,養豬又面臨轉產,蘇國輝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眼看就要山窮水盡,有一門養蜂技術的蘇國輝想到了養蜂。
村里將他的情況上報到鎮里,為他申請了3.5萬元扶貧補助作為啟動資金。“宦溪鎮森林資源豐富,花草樹木多,當地村民有養蜂的傳統,區里也鼓勵村民從生豬養殖轉為發展不需肥料、成本低、效益高、無污染的‘空中產業’。”蘇奕銘說。
靠著勤勞的雙手,蘇國輝不僅渡過難關,也解決了兒子的學費。如今,兒子順利念完天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拿到北京一家設計研究院的聘書。去年,在兒子邀請下,他去北京好好玩了一回。
記者看到,蘇國輝將在北京游玩的照片貼在墻上,照片里他對著鏡頭,風吹日曬的臉上笑容燦爛。蘇奕銘高興地鼓勵他:“你的苦日子算到頭了,好日子還在后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