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新時代“堡壘工程”,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看福州基層堡壘如何越筑越牢
2024-11-29 09:34:09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林晗 【字號 大 中 小】
“要高度重視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把每個基層黨組織都鍛造成堅強戰斗堡壘,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
20世紀90年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部署實施“堡壘工程”,用三年時間,將全市村級組織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如何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如何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近年來,福州賡續實施新時代“堡壘工程”,深入實施“建強堡壘”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村(社區)黨組織建設標準,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從社區到鄉村,從機關到企業,福州各領域基層黨組織正建強用好黨建陣地,有效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不斷深度融合。
何以筑牢根基?
黨組織向下扎根
走進建于20世紀70年代的晉安區岳峰鎮耀隆宿舍小區,環境整潔衛生,管理井井有條,一點也看不出曾經的“臟亂差”。2021年,耀隆宿舍小區在岳峰鎮黨委的支持下,率先完成提升改造,東一塊西一塊的菜地被環境優美的中心花園取代。
一時的改造容易,但對于一個無物業小區,如何依靠自身力量走下去呢?紅色物業等機制的引入,讓小區走出長效治理的新路子。
“耀隆宿舍小區引進區屬國企美誠物業,形成物業企業接管、小區黨支部自管、社區兜底托管的三方聯動管理機制。”小區黨支部書記盧淑英帶領一批退休老黨員,承擔了很大一部分物業工作,以自治為主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穩定管理。
據介紹,岳峰鎮在全鎮建立175個網格(小區)黨組織,組建23支志愿隊,把黨組織延伸至小區。
不僅在城市社區,在鄉村振興的戰場上,各級黨組織也不斷向下扎根。
連江縣安凱鄉是有名的漁業重鎮。在這里,超過70%的漁民養殖鮑魚,漁民、船員黨員大多工作在漁排上,如何提高海上作業區域黨組織覆蓋面?
答案鮮明,令人鼓舞——將黨組織建到漁排上。
“我們創建了全市首個海上黨支部,在鮑魚生產運輸、市場銷售、養殖技術指導、防抗臺風等方面服務漁民,引導黨員帶頭參與鄉村振興、漁業養殖、海上安全生產、糾紛化解等工作。”安凱鄉同心村黨支部書記林連忠說,休漁期,海上黨支部邀請海洋產業專家集中授課,滿足漁民具體需求;作業期,在船舶上設置“紅船圖書箱”,把新思想、實用生產技術等送上船,實現漁民黨員學習教育海陸銜接,不斷建強基層黨支部。
只有將黨的組織植根于基層的末梢,才能從組織建設和治理體系上發力,最大范圍凝聚共識、最大限度匯聚力量。
近年來,福州市扎實推進黨支部建設,著力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以村(社區)為依托,將全市劃分為8520個小區(自然村)網格和5572個單位網格,同步建立“社區(村)黨委—小區(自然村)網格黨支部—樓棟(院戶)黨小組”的黨組織架構,把黨組織建到群眾身邊。
在城市,推動90個市直機關黨組織與201個社區均衡共建,選聘1000多名黨員干部擔任社區“兼職委員”。在農村,全市281個“中心村黨委”覆蓋1005個村,推動組織共聯、陣地共建、隊伍共管、資源共享,有效打破層級、區域、行業壁壘。
何以勇擔重任?
建強用好黨建陣地
每到周末,臺江區寧化街道福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總是熱鬧非凡。在這里,各式各樣的課外讀物、舒適的沙發座椅、養眼的綠植,讓社區居民流連忘返。
去年,在臺江區委的指導下,區委組織部帶領社區探索“三去一增”模式(通過去機關化、去形式化、去辦公化,增加服務空間),以福祥社區為試點,依托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個黨務政務代辦點、1個共享社群空間,打造集安居、樂業為一體的服務綜合體,讓各類社區群體共同享受社區服務帶來的便利。如今,這里是兒童“樂學堂”、青年“充電站”、老人“暖心站”、黨建品牌“孵化室”,居民交往互動、協商互助,是群眾、企業近悅遠來的溫馨家園。
黨建陣地是服務黨員群眾的重要窗口,是聚集黨心民心的重要陣地。如何用好這個陣地,以黨建陣地的吸引力來凝聚黨群的力量?
福州的答案是——標準化!
今年初,福州市委組織部出臺《關于開展“建強堡壘”專項行動推動村(社區)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其中一個重要抓手就是推進陣地建設標準化,提升社區功能品質。
與此同時,“建強堡壘”專項行動現場拉練在全市全面展開。市委組織部負責人帶領各縣(市)區委組織部部長,先分領域進行實地觀摩,再集中開會總結部署,每個領域觀摩活動都按照先觀摩、再討論的方式進行,在“面對面”的考試中找差距。
常態化的黨建“體檢”,不僅倒逼各級黨組織黨建責任的落實,也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如今,福州在街鎮、社區全覆蓋建立黨群服務中心,延伸設立1450多個小區黨群服務站,提供“長者食堂+”“四點鐘學校”等多樣化服務。
一對一開展星級考核,手把手培訓黨建業務,面對面打通堵點難點,點對點跟蹤問題整改……在福清市江鏡鎮南華村黨群服務中心,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細心指導村黨支部書記何寧如何有效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原先大伙都害怕上級部門調研,現在盼著他們來,每一次調研我們都能學到很多東西,基層黨建工作越干越有勁了。”對南華村未來的發展,何寧信心滿滿。
與此同時,福州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市村(社區)黨組織均達“三星級”以上標準。
何以鍛造先鋒?
激活黨員活力
火車跑得快,還需車頭帶。建強基層堡壘過程中,鍛造一支本領強、“武藝高”的黨建工作隊伍尤為關鍵。
今年以來,福州以黨組織帶頭人、黨務干部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基層黨建工作隊伍。
提升社區干部的履職能力。持續健全社區干部職業體系,完善職務職稱“雙軌并行”的培養模式,每個社區黨組織培育后備力量不少于3名。實施“人才回歸”工程,鼓勵引導企業家、大學畢業生、致富能手等人才回歸擔任村“兩委”,力邀精于處理村級日常事務的鄉賢進入社會組織服務村(居)民,實現鄉賢成長與鄉村發展的“雙向奔赴”。
選優配強基層力量。深化“萬名干部下基層”行動,累計選派6.5萬名干部奔赴基層一線,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組建黨員突擊隊、先鋒隊、服務隊近6500支,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落實駐村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305個,培樹黨員“帶富先鋒”1421名,輻射帶動3.8萬多名農民直接受益。
全面加強黨員管理。建立定期聯系流動黨員制度,每半年聽取流動黨員在外情況匯報至少1次,每季度開展1次流入、流出黨員情況排查,確保登記和信息臺賬健全完備、更新及時。開發黨員檔案信息系統,推進1.1萬多冊黨員檔案數字化,開展線上預審。
持續為基層減負增效。明確第一批社區內部不予保留的掛牌清單41項,全面規范社區掛牌工作。推廣社區事務服務清單制度,制訂三資管理、居務公開等30條具體事項清單,厘清社區治理質效。
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打出后,一個個“紅色細胞”被全面激活,成為社會治理和發展的“紅色引擎”。
在鼓樓,率先建立“兩會一員”(社會治理專家委員會、市民委員會以及法務特派員)機制,他們參與民事協商、民意收集、糾紛化解、網格服務等工作,為社區發展獻策獻力;
在長樂,駐村第一書記傅庚推動鶴上鎮青橋村打造了集觀光、休閑、采摘、農耕體驗等于一體的旅游線路,帶活全產業鏈條,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閩侯,黨組織書記每季度開展一次“練兵比武”,大家邊看邊議,互學互鑒之后,對鄉村振興有了新思路;
……
強基固本筑堡壘,凝心聚力擔使命。下一步,福州將持續深化新時代“堡壘工程”,引導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福州實踐中初心如磐、賡續奮斗,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提供堅強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