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我踐行!
2020-09-27 17:07:19 【字號 大 中 小】
“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針對餐飲浪費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
強調在全社會營造
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對美食最大的尊重
就是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崇尚節約,杜絕浪費
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光盤行動”,自古有之
今天茶園君就帶你了解一下
古人勤儉節約的小故事
《定量供應的聚會》
北宋時期有一個“洛陽耆英會”,文人們定期都會到這里來聚會,詩酒唱和。司馬光則特地定制了《會約》,其中包括:請客時,主菜不得超過5種,蜜餞、干果、點心,總數不得超過20碟。
《飯桌上的教育》
唐朝宰相李勣為人低調、非常節儉。一位老鄉到京城拜訪他,飯桌上,老鄉嫌棄盤中大餅邊緣不干凈,就順手撕下扔在一旁,李勣見了很生氣:“這塊餅包含了農人的多少汗水,你隨意扔掉,實在太不應該了。”
《擦過刀的面餅》
在一次宴席上,唐玄宗令太子李亨拿刀切羊腿,李亨切完羊腿后用面餅擦刀。唐玄宗認為這是在浪費食物,剛準備批評,卻見李亨將擦刀的面餅吃掉了,他贊許道“惜福就該這樣”。
《“吝嗇”的主人》
王安石生性節儉,飲食簡單。一次家里來了客人,他留對方吃飯。客人以為王安石一定準備了盛宴款待,然而入席時卻發現只是簡單的飯菜。客人很失望,拿了一塊餅吃了一小口便不吃了。王安石覺得浪費糧食非常可惜,把剩下的餅拿來一掃而光,讓客人既驚異又慚愧。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文明餐桌,節儉惜福
舌尖上的文明
我們一起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