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晉安”發布會聚焦岳峰——建強“三鎮” 未來可期
2022-09-13 15:24:27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朱榕 【字號 大 中 小】
東二環泰禾廣場。記者 鄒家驊 攝
坐擁全省最大城市綜合體東二環商圈、福州城區最大城市綜合性公園晉安公園,落地國家級家庭健康服務中心,啟用全省首個社區近鄰活動中心、首家市級示范標準長者食堂,首創“1+N”社區養老助老服務新模式……“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晉安”岳峰專場發布會近日舉行,十年奮斗,從郊到城成績斐然。面向未來,岳峰鎮圍繞“商貿之鎮”“宜居之鎮”“智慧之鎮”,打造現代化國際范的未來之城。
服務業蓬勃發展
提升“商貿之鎮”
2015年,東二環泰禾商圈落戶岳峰,“時尚摩登地、潮流不夜城”點亮東二環,商貿業成為岳峰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2021年,岳峰鎮財政總收入3.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65億元。三產結構持續優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1億元。”岳峰鎮黨委書記陳立剛表示,從數據可知,全鎮已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
商貿強鎮戰略鋪展錦繡畫卷——東二環商圈蓬勃發展,夜色經濟示范街區多元繁榮,喜盈門、新南方等建材市場龍頭提檔升級,樓宇經濟、總部經濟持續壯大,培育立洲大廈等3棟稅收億元樓宇、2家億元以上納稅企業,處處彰顯經濟活力。
藍圖已擘畫,砥礪譜新章。陳立剛介紹,岳峰將牢牢把握商貿重鎮定位,發展以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的都市型經濟產業,接下來將在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建材產業集群、樓宇經濟高地、平臺產業生態等“四線”發力。全鎮將以東二環商圈為核心,集聚環晉安湖商圈、環地鐵經濟帶、潮流夜色經濟等特色名片,打造“商貿航母”,引進居然之家,發揮總量近80萬平方米辦公樓宇優勢,“裝”入更多更好的企業和項目,扶持榕桔科技、車福通能源、微聯達傳媒等平臺經濟企業,營造良好數字產業生態。
產城人融合
締造“宜居之鎮”
十年耕耘奏響奮斗強音,岳峰鎮秉承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在舊改征遷、城市建設、民生事業、社會治理方面補短板、做引領,推動城區空間多中心、組團式拓展,實現都市城區蝶變。以晉安湖為圓心,北山南湖、一水貫穿的生態綠軸,鋪展出東二環片區的宜居本色,環湖三大文化場館正在加緊建設,一座生態和人文兼蓄的“城市客廳”呼之欲出。
發展為民的“岳峰速度”不斷刷新——實施橫嶼組團、浦下、溪口、登云、二化、岳峰村等舊屋區改造,征收面積500多萬平方米,3.1萬戶在新居圓夢。
城市建設的“宜居指數”持續攀升——潭橋路、安亭路、桂溪路、湖東路下穿隧道等路網及緩堵工程建成,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建成開放牛崗山公園、鶴林生態公園、晉安湖公園,提升金雞山公園。
“民生答卷”的暖心溫度源源傳遞——建成開放福州三中晉安校區、二附小晉安校區、榕博小學、岳峰中心小學等學校,福州十中、三十二中、區直機關幼兒園等優質學校提升改造。
幸福岳峰,未來可期。作為充滿活力的新興城區,岳峰鎮將全力推進“五區”建設,即“東二環完整街區、登云生活康養區、市域社會治理示范片區、基層治理品牌精品社區、臺胞臺青人才集聚區”,進一步提升宜居幸福指數。
岳峰鎮副鎮長陳宋旺介紹,東二環完整街區將通過大力實施“九個一批”綜合提升工作,增添智能化市政,完善街區服務配套,構建文化、生態雙客廳,形成政府導治、居民自治、平臺數治的未來治理場景,街區內打造鳳坂河特色水街,融合現代都市生活、福州傳統文化及自然生態元素,構建獨具閩韻水道、河畔茶館、繽紛水岸的煙火記憶。
此外,岳峰鎮還將繼續推進地鐵4號線(岳峰段)建設,提升連江北路等重要道路沿線夜景燈光工程,今年力爭新增300個公共停車位,啟動15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對30個無物業小區進行規范管理,對轄區7條水系進行綜合治理。
構建城市智能綜合體
打造“智慧之鎮”
互聯網興起與信息時代到來,數據與科技多場景全方位的應用為基層治理賦能,推動岳峰鎮向數字化、智能化治理新高地奮勇攀登。
岳峰鎮創新打造東二環智慧商圈經濟運行態勢指揮系統,作為數字中國應用成果亮相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并打造了“AI晉安·岳峰城市智能綜合體”管理名片。
岳峰鎮黨委副書記黃驍介紹,全鎮共有22家規上數字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2家入選“瞪羚”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019年的10家增長到2021年的30家。岳峰鎮將堅持數字發展在現代化新岳峰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對接阿里、華為、滴滴等數字龍頭企業,發揮天盟數碼、未來無線等企業引領作用,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數字領軍企業。
數字應用方面,推出“走近岳峰”APP、“人才岳居”、網格化治理等智慧服務端,帶動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醫養、智慧行政等板塊建設,讓智慧圖書館、智慧跑道及物流機器人等落地落實,切實豐富轄區居民智慧民生體驗。
黃驍表示,數字賦能岳峰“智慧之鎮”建設,接下來要搭好戲臺子、吸引唱戲人、培育好劇目,以數字經濟賦能產業升級,以數字應用賦能城鎮發展。(記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