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在保利香檳國際的實踐
2020-05-29 09:30:23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莫思予 【字號 大 中 小】
保利香檳國際垃圾分類屋升級后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本報記者 池遠攝
去年5月1日起,福州市全面推行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掀起一場改變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綠色革命。一年以來,指尖分類的新時尚在保利香檳國際等小區蔚然成風,福州市也成功躋身全國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先進行列。
講述人:晉安區岳峰鎮保利香檳國際小區居民 王延華
早晚6點到9點,居民們自覺去分類垃圾屋丟垃圾,如今是小區里的一道風景。這背后,是垃圾分類給生活環境帶來的大提升。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這句話從去年夏天開始走進我們家。宣傳欄、電梯間、微信群……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和溫馨提示,可謂是鋪天蓋地。隨著四色垃圾桶、垃圾分類屋出現在小區里,大家真正意識到:垃圾分類,福州是認真的。
剛開始有人覺得,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不方便,就把垃圾隨地一丟了之。我知道,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關鍵是從我做起、持之以恒。為此,我和不少熱心居民成為了志愿者,有空就在分類屋前幫忙勸導,在小區里撿拾垃圾,用行動感染人。
不久,小區就發生了可喜變化。每棟樓下的垃圾桶撤走了,進出沒有了沖天臭味,一路上都溢滿了草木清香,散步的人多了起來。嘗到甜頭后,越來越多居民積極配合、互相監督,小區的文明素質隨之提升。
最近,作為“大功臣”的垃圾分類屋帶來了新驚喜。增設的實驗室和宣教室,可以通過濕垃圾制作酵素種植花草,還可以開展廢物利用手工活動。垃圾分類屋的顏值、內涵全面提升,儼然成為一個休閑驛站。相信今后的垃圾分類工作會更上一層樓。
講述人:福建東飛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晉安項目經理 曾金坤
每天早晚9點,都會有兩輛特殊的“公交車”,來到保利香檳國際小區外的桂溪路上。“公交車”實際上是其他垃圾與廚余垃圾的專用垃圾運輸車,而“乘客”則是居民們分類好的生活垃圾。
垃圾分類是一項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作為中端收運企業,我們一頭連著分類源頭,一頭連著處置末端,責任不可謂不大。為了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成倍地增加車輛和人手,下足功夫實施“公交式”收運模式。
垃圾沒分類以前,保利香檳國際每天只要一輛運輸車作業一次。現在按照“一天兩收運”的規定,一天要上門兩趟,每趟還要有兩輛不同種類垃圾運輸車。我們事先掌握了小區垃圾桶數量、估算工作時間,制定出合適的“公交”路線圖。
運輸車“靠站”后,我們還要進行“檢票”。如果垃圾分類程度不高,就可以拒收。比如廚余垃圾,沒有達到80%的純度,就算到了紅廟嶺也不能“卸貨”。一切檢查無誤、裝車完成后,垃圾運輸車就直接開上了紅廟嶺,將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別運送至各自對應的處理廠。
垃圾分類越來越精準,我們在收運過程中看到了保利香檳國際垃圾分類工作的提升。盡管更忙碌,但城市因此更美好,我們也感到開心。
講述人:市城管委副主任 林長盛
保利香檳國際小區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提升,正是福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縮影。而我有幸參與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心中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年來,作為全國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福州挺進了最先進行列。
一年來,我們拿出了一系列硬招實招。垃圾分類不是城管部門單打獨斗,而是全市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教育局讓垃圾分類進入課堂,文明辦用小游戲普及知識,效能辦以每月督查提供強大推力……
一年來,我們打造了一批基礎設施。前端,建成4833座美觀實用的垃圾分類屋(亭);中端,一大批垃圾運輸車“換新裝”上崗;后端,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加快建設,餐廚、大件、危廢等設施滿足了分類處置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福州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探索出“三端四定”“管行業必須管分類”“公交式”收運等創新舉措,進入了垃圾分類的“快車道”。
找到一條適合福州垃圾分類的正確道路,這只是開端。下一階段,我市還要推進分類屋(亭)提升、誤時投放現象整治、公共機構分類等工作,努力實現垃圾分類工作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