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筆賬”里看振興
2024-01-31 10:11:47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藍瑜萍 【字號 大 中 小】
九峰村秋色(資料圖片)。李琴攝
縱觀2023全年,福州深學“千萬工程”經驗,系統部署“五大工程”,讓一項項“三農”實事清單,變成了農民生活“幸福賬單”,交出了一份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高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優秀答卷。
一筆土地賬
喚醒沉睡資源交易就在“家門口”
土地是農村最大的資源,也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與各地情況類似,在福州,零星、低效的土地遍布各個村鎮,面對數量眾多、情形各異、問題多樣,如何有效激活土地資源?
在厘清農村“三資”,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監管體系后,去年底,福州再出新招——出臺《關于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實施意見》及配套文件,依托永泰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成立福州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
這一次,福州將改革的重點放在對農村“三資”盤活與使用上,引入福州振興鄉村集團投資建設,采取“政府主導+國企主體+市場化運營”新模式,將構建覆蓋市、縣、鎮、村四級市場體系,把市場建在農民“家門口”。
“在流轉服務中心交易,便利有保障,村民更放心。”在該中心窗口,永泰縣大洋鎮棋桿村黨支部書記蔡曉霞已順利辦理了土地流轉手續,村集體30.93畝土地,將按照每年每畝800元的價格流轉給閩清種植戶用于種植芋頭,新一年賬上又能添上一筆。
據統計,自去年12月28日市流轉服務中心揭牌以來,已流轉交易13宗,交易金額超360萬元,平均溢價率達到6.5%,釋放出廣袤鄉村里更多的發展活力。
一筆增收賬
渠道更多元“新農人”帶頭聚財氣
2023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636元,較上年又有了進一步提升。福州農民賬面收入逐步遞增的背后,致富增收的方式與結構也正發生深刻變化。
盤算一年收獲,閩侯茶苑村村民林立湘多了筆新收入。去年,林立湘投資4.1萬元入股村里新成立的豐成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盤活了300多畝拋荒撂荒地種植馬鈴薯,她也按比例獲得了上萬元收入。
“培育更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企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當地‘土特產’,是當前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實施的關鍵之一,是通過培訓、實踐、比賽等多種方式,培育、認準一批有潛力的“新農人”。
福清鏡洋鎮東風村的種植戶馬美玉正是其中之一。3年前,她報名參與了福清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經學習、引導,順利成立了晨翔家庭農場,種植草莓、西瓜、玉米等水果,并開辟了休閑體驗場所。增收的來源不僅有農產品,還有休閑農業的增值賦能。
放眼福州,一年來培訓高素質農民20425人次,其中16名農民獲評省級年度高素質農民鄉村振興先鋒典型。他們的創業實踐的領域覆蓋種養、產銷、鄉村旅游等全產業鏈,帶動越來越多農村富余勞動力投身家門口的“新產業”。
長遠來看,夯實農民增收基礎、保證可持續性仍任重道遠。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聯合經營模式,增加農戶經營性收入。此外,隨著農村改革、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深入推進,財產性收入占比還有較大潛力空間。
一筆發展賬 村容美了
好生態帶來好“錢景”
迎著冬日暖陽,長樂區鶴上鎮新覽村的村民陳國清覺得格外敞亮:村道平整寬闊,廁所干凈明亮,村莊煥然一新。“一出門有山有水,村莊環境這么美。”
憶起幾年前,陳國清忍不住皺眉。當時村里到處亂搭亂蓋、雜草叢生,龍溪部分河床成了垃圾場。
此后,一場整治行動在村里打響,從清理違建、垃圾到修建護坡、棧道,從美化庭院到種植綠化,家家戶戶都動了起來。短短一年左右時間,村莊更綠,水也更清了,新覽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全面提升,還上榜了2023福州鄉村振興五星級村。
過去一年,全市新增鄉村振興五星級村3個、四星級村51個。5鎮77村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村創建名單,數量居全省首位,生態好了,亮麗風景逐漸連片擴面。
這里頭,不僅藏著生態賬,也是一筆發展賬。
晉安北峰山區里的九峰村,是“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AA級景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細數過往,晉安九峰村黨支部書記陳春林覺得,要守好榮譽并不容易。
近些年,村里持續投入資金用于村中古跡修復、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號召村民改善家禽家畜飼養模式,道路、村居環境陸續完善,溪流水質得到極大改善。
如今,九峰村雙溪匯流、層巒疊翠,一頂頂帳篷、一間間精品民宿藏身于山水中,眾多游客流連于此,周邊村村聯動,火了整個北峰山區。去年,北峰山區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0萬元以上村占比超八成,50萬元以上村占比過半。
新的一年,陳春林也有新打算,繼續完善村里配套設施項目,努力招商引資,更好地提升旅游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