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區再添9個非遺代表性項目”追蹤 晉安地名歷史故事“打包升級” 專家建議,強化宣傳應用延續生命力
2025-03-03 10:12:13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趙錚艷 【字號 大 中 小】
晉安區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晉安地名歷史故事等9個項目入選。2月28日,記者采訪了晉安區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吳恒之,聽聽晉安地名歷史故事如何“打包升級”。
承載閩都文化內涵
“晉安地名歷史故事成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填補了晉安區非遺代表性項目中民間文學類別的空白。晉安區成為福州市首個將轄區全域范圍地名整體打包升級為非遺的區縣,也是全省九個設區市主城區的第一個。這是提升閩都文化影響力的創新之舉。”吳恒之高興地說。
晉安區下轄4鎮3街2鄉,共115個行政村。全區常見地名超過600個。其中許多老地名,或以先賢為名,或以史事為名,或以歷史地貌為名,或以動人傳說為名,承載著豐富的閩都文化內涵,孕育出膾炙人口的晉安地名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跨度長、分布廣、內容豐富,具有代表性的就達50多個。《三山志》《八閩通志》《閩都記》《福州府志》《榕城考古略》《閩縣鄉土志》《侯官縣鄉土志》等歷代地方志對晉安地名歷史故事亦有許多記載。
經過代代相傳,這些地名不僅保存于不同級別的行政區劃名稱之中,還應用于道路、學校、公交站、地鐵站、住宅小區等。它們延續著閩都文化的根脈記憶,彰顯城市的歷史厚度和人文溫度。
多方共同挖掘保護
此次晉安地名歷史故事入選非遺是多年來多方面共同努力的成果。
2016年,晉安區政協編纂了《晉安地名文化集萃》一書。2022年至2023年,晉安區文體旅局、晉安區旅發中心、晉安區地方文化研究會以及晉安區下轄9個鄉鎮(街道)聯合制作,在“今日晉安”視頻號上持續推出“福聚晉安”晉安地名文化主題系列視頻,共19集。2023年12月,晉安區地方文化研究會與馬祖文史研究學者攜手開展了兩地有關相同、相似地名的文化內涵挖掘與研究。2024年1月19日,兩地階段性研究成果報道《我是芹石你芹壁 福馬如此“芹”相連》,整版刊于《福州晚報》《馬祖日報》聯合主辦的《福馬親 兩岸情》欄目。
強化宣傳應用
在過去的兩年里,晉安區地方文化研究會與晉安區鼓山鎮、新店鎮等經過共同研究,以尊重歷史故事、弘揚地方文化為原則,命名了瑞圣、鹿溪、鳳嶼、崇賢、晉湖、鼓岐、后嶼等一批新社區及福興投資區路網;研究會還向晉安區教育局建議,在同等或相近條件下,對新建學校名稱優先考慮采用承載歷史故事的老地名,最終橫嶼、遠洋等校名得以保留。
去年,吳恒之被福州市民政局聘為“福州市區劃地名專家庫專家”。“應用是展現晉安地名歷史故事生命力的最佳方式。”吳恒之認為,讓更多承載豐富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的晉安老地名,成為社區名、路名、公交站名、學校名、小區名等,是未來5年保護計劃的關鍵。同時,應持續組織挖掘與研究,繼續開展晉安地名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等宣傳,讓晉安地名歷史故事走進千家萬戶,把傳承弘揚閩都文化貫穿融入文化強區、文化強市戰略,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