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實意換群眾稱心如意 ——福州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綜述
2022-01-12 09:46:14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林瑞琪 林奕婷 嚴鑫 【字號 大 中 小】
福州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安置地C地塊安置房。本報記者 葉義斌攝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榕城大地如火如荼開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我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把學史力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
貫徹新發展理念、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廣大黨員干部以百姓所思所盼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百姓的煩心事,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高品質幸福生活,用一顆顆赤誠初心點亮民心。
強部署
以上率下 用心用情解難題
辦實事不是簡單幫錢幫物、搞花架子。如何立足發展大局,聚焦重點任務,讓為民辦實事呈現新的“打開方式”?各級各部門用行動給出答案。
去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市委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村居企業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溝通交流,聽取意見建議,不斷提升全市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意識、能力和水平。
市委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轉作風、強服務、辦實事”集中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為更好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指明路徑和方向。
在市主要領導的帶動推動下,各級各部門堅持開門問策、問需于民,完善體制機制,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以不變的初心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激發前行的斗志。
向先進典型看齊,堅定為民服務宗旨——
“‘時代楷模’潘東升用實際行動譜寫人民至上、勤政愛民的赤子情懷,用生命鑄就共產黨員的忠誠、干凈、擔當。”我市學習宣傳“七一勛章”“兩優一先”“時代楷模”等典型人物先進事跡,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奮斗者的腳步永不停歇。
向黨組織借力,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我市開展“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活動,建立近鄰黨建“雙報到雙融入”工作機制,努力形成“雙向互動、共謀發展”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市直機關黨組織與201個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11747名機關在職黨員回居住地社區報到,實現100%“雙報到”。
向人民群眾俯身,利用“窗口”傾聽訴求——
作為了解民聲的重要渠道,市12345便民(惠企)服務平臺已接入1200多家聯動單位,通過熱線電話、網站、“e福州”APP等12種渠道,24小時為市民和企業提供咨詢、投訴、建議等便捷服務,平均每天有超過2000件市民訴求通過該平臺匯總,由平臺及時批轉到相應的職能部門,搭起政府與群眾間的“連心橋”。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截至目前,全市共征集實施13933個辦實事項目,已完成13872個,取得階段性成果;12345便民(惠企)服務平臺共受理訴求890624件,辦結868434件。
辦實事
回應關切 提升民生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切實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牢記殷殷囑托,福州用心用情用力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更扎實成效,一項項創新在榕城大地扎根生長,一件件實事辦到萬千百姓的心坎上。
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切實服務暖民心——
“多虧實踐站志愿者上門,不然我的眼睛可能就不行了。”75歲的邵敏患有白內障,在臺江區茶亭街道洋頭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的幫助下治愈眼疾。
群眾利益無小事,點滴之間見初心。鼓樓東街派出所針對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開辟綠色通道,建立“三上門”制度;羅源縣設立流動商販疏導點,確定統一的經營置物架,免費提供給低收入群體、殘疾人使用;閩清縣開通“學生定制公交專線”,讓偏遠鄉村孩子上學出行更便捷……每一個人群都能享受到無差別的溫暖服務。
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創新舉措解民憂——
“從提交材料到拿到資格證,不到5分鐘!”日前,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審批事項的王小龍驚喜地說。
審批提速,得益于我市去年在全國首創的智能輔助審批創新應用,群眾辦理的高頻事項通過系統輔助審批,只需一秒即可生成審查報告。
群眾的焦點、問題的難點,就是改革創新的突破點。聚焦群眾所盼,我市用創新啃下“硬骨頭”,多個“首個”誕生:市行政服務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個人全生命周期“打包辦”主題政務服務,累計精簡1527份申請材料;臺江區成立全省首個社區少年宮——福瑞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公益+普惠”的方式,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質優價廉的青少年成長服務;長樂區成立全省首個華僑房屋保護和開發中心,在保護和開發的基礎上盤活空置僑房資源,吸引更多華僑華人積極參與家鄉建設……
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長效行動惠民生——
“現在出車,不再擔心吃飯、上廁所時停車難的問題。”出租車司機李師傅說。市公安局推出數千個道路停車位,以治本之道緩解停車難題,群眾滿意率大幅提升。
過去一年,我市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8所、中小學20所,清華附中福州學校全面招生;市疾控中心新址等20個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加快建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正式開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投入運營,6個社區(村)獲評全國首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群眾關切的住房、醫療、上學等問題進一步得到保障。
放眼榕城,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變化和實效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開新局
擘畫藍圖 奮進“十四五”新征程
“今年春茶采購時,企業賬上還有1000多萬元的資金缺口,特派員主動替我們聯系市不動產登記和交易中心,幫助我們辦理抵押手續、獲取資金,及時趕制出第一批明前春茶。”福建滿堂香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洧安對“金融特派員”感謝有加。
去年,晉安區首創“金融特派員”服務機制,聘請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銀行專業人才,走進企業、樓宇、園區,摸清企業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方案,激發企業活力。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市廣大黨員干部把服務基層民生與服務發展大局相結合,把黨史學習教育激發出的熱情和干勁,轉化為推進重大任務、辦好重大活動的實際行動——
加快福州都市圈建設,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專項行動,精心組織“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深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功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凝聚起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
福州市各地各部門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運用到破解經濟發展難題、統籌發展中,實現更高水平的民生——
堅持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以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推動全市生產總值增長,實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的增長;扎實開展鄉村振興、提升城市品質,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日益改善民生福祉,保證民生支出在一般公共預算中占比為79.9%。
集中學習教育有期限,踐行初心使命無窮期。我市黨員干部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攻堅克難,推動我市取得“十四五”的良好開局,還將以躊躇壯志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領悟“國之大者”、心系“民之所盼”。榕城大地,一場場生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蓬勃開展,一件件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事得到解決。新時代的福州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新征程上努力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