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通報“2022年人民群眾最滿意的十件實事”
萬名代表參評 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福州樣板”
2022-12-29 10:32:21 作者:李暉 【字號 大 中 小】
象園街道長者食堂內,老人為菜品點贊。記者 石美祥 攝
核心提示
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10000套、新增學位18000個……
隨著昨日市人大常委會通報了“2022年人民群眾最滿意的十件實事”評選結果,一場聲勢浩大、涉及800多萬市民切身利益、凝結9510名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集體意志的評選工作落下帷幕。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此次評選工作是市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重要要求的具體實踐。
它把人民利益“置頂”,將全過程人民民主“一根針”巧穿民生實事“多條線”。市人大常委會在為民辦實事的醞釀、確定、實施、評價各個環節全面參與,用全方位的出鏡“描繪”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福州樣板”!
福州市小柳小學新校區今年9月1日投用。記者 葉誠 攝
戰峰長租公寓。記者 池遠 攝
1 評選廣泛 近萬名人大代表參與
為民辦實事、為民辦好事,讓人民群眾滿意,是黨委、政府各項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秉持著這樣的初心和使命,多年來,市人大常委會把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票決工作,作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從項目醞釀、征求意見、常委會會議票決確定項目、一年兩次聽取市政府辦理情況報告、日常視察跟蹤監督等,全過程參與其中,開展了有益的實踐與探索。
在市委的領導下,今年8月底,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關于推進福州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鏈條閉環監督相關工作的方案》,進一步提升監督的質效;11月,市人大常委會出臺評選工作實施方案,決定從我市2022年為民辦實事的73件實事項目中,評選出10件人民群眾最滿意的實事。
為使評選工作的觸角真正延伸到基層,接地氣、強根基,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上下聯動,組織了9510名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參與其中。
“要使評選工作取得實效,就得始終將各級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貫穿始終,并充分發揮代表們扎根于群眾之中、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市人大常委會評選工作負責人表示。
在接下來近兩個月的時間里,人大代表們充分發揮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匯集民智的橋梁紐帶作用,對候選項目采取集中視察、聽取匯報、召開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評選。
2 主辦單位 讓人民滿意是唯一標準
“讓人民滿意是唯一標準。”受訪的項目主辦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
自評選工作開展以來,項目各主辦單位開通30多部熱線電話及郵箱,主動接受各級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咨詢和監督,用評選查找問題、用整改彌補不足、用監督改進作風、用行動樹立形象。
市教育局:全力推進項目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代表們和廣大市民關注的熱點。
為完成今年年初確定的“中小學新建7所、改擴建10所,新增學位18000個”等目標,市教育局通過采取月報制度掌握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實地抽查項目實施情況、下發項目實施進度通報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抓好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學新建7所、改擴建10所已全部竣工,新增學位1.8萬個,累計投入資金21.15億元。
“項目的建成,有效緩解了我市城鎮區域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緊缺的矛盾,正逐步消除全市‘大班額’問題,提升教育公共服務品質。”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市房管局:促進職住平衡
人才是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第一資源”。
代表們建議我市開展以新市民、新青年為重點的租賃住戶需求調查,科學分析全市租賃住戶供求情況,不斷推動“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目標邁進。
“在推進‘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10000套’項目過程中,我們重點圍繞新市民、青年人的就業特點和工作便利性等需求,將保障性租賃住房重點布局在現代物流城、福州大學城以及軌道交通沿線、工業產業園區、商業商務集聚區、學校、醫院和科研院所周邊等人口聚集、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住房需求旺盛的區域,促進職住平衡。”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11214套,完成年度計劃112%。
3 追溯評選 最大限度地體現民意
評選人民群眾最滿意實事工作,在我市并不是首次開展,追尋其源頭,得上溯到20世紀90年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高度重視為民辦實事工作,將為民辦實事工作作為解決群眾‘急’‘難’問題的重要抓手。”市人大常委會評選工作負責人介紹,1991年,當時的市委、市政府在《福州晚報》公開征集人民群眾對于下一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的意見建議,并評選當年“市民最滿意的十件實事”,取得很好的社會反響,為我市今后的為民辦實事項目票決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大工作的法定性、程序性和規范性很強,這對評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市人大常委會為此高規格組建為民辦實事項目評選工作領導小組,主任會議專題研究為民辦實事項目評選工作方案,將項目征集、初定、審議、監督、評選等各工作環節進行細化,研究通過后下發正式通知組織實施,確保評選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開展。
同時,市人大常委會注重把握“三個環節”提升評選工作實效:突出把握項目的可行性,篩選出群眾最急需、最緊迫、最現實的項目;突出把握評選的程序性,通過把好項目“收集關”“篩選關”“評選關”,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民意;突出把握監督的實效性,督促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確保每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做到過程可查、結果可評、成效可檢。
正是通過上述種種舉措,確保了評選的導向更加正確、程序更加規范、成效更加明顯,推動項目主辦單位把評選作為提升自身工作的契機和動力,認真對照評選中發現的問題,持續抓好整改落實,以良好的工作實效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4 人大代表 實現“為民發聲”到“由民作主”
一些參與評選工作的人大代表告訴記者,評選工作之所以能贏得各方支持、取得良好實效,其值得總結的經驗固然有很多,主要還是在于程序設計合理和對當前群眾的所需所盼的積極回應。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精髓在‘全’,更在‘人民’,民主監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決定著代表履職成效的‘上限’。”陳長欽代表介紹,他在評選前廣泛收集了群眾對民生實事項目的建議意見,評選時的那一票他是經過審慎思考投下的。
不少代表指出,此次評選出的人民群眾最滿意的十件實事側重于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很接地氣。通過評選,將全過程人民民主“一根針”巧穿民生實事“多條線”,實現了從“為民發聲”到“由民作主”的升華。
鄭書鴻代表建議,希望在今后的評選工作中對監督、評價、管理等環節進行提升,從而推動項目主辦單位愈加重視評選工作,將接受人大監督作為不斷自我加壓、不斷整改提升的強大動力,從而實現“要我評”到“我要評”的認識轉變。
5 展望未來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福州樣板”
“福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做好人民群眾最滿意實事的評選工作,對積極探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路徑具有重要意義。”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忠指出,這是傳承弘揚寶貴思想和精神財富的實際舉措、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最優載體。
張忠強調,“人民滿意”不僅是對項目主辦單位的要求,也是對評選工作、對人大工作的要求。希望全市各級人大和項目主辦單位堅持把人民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筑牢為民辦實事工作的民意基礎,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全市上下凝聚起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共識與合力。
記者了解到,市人大常委會今后將不斷完善評選工作,通過進一步發揮代表作用,提高民意表達的廣泛性;進一步完善程序設計,提高評選工作的科學性;進一步加強閉環管理,提高民主監督的實效性;進一步落實跟蹤問效,提高民主評價的權威性等舉措,傳導評選壓力,推動整改落實,用不折不扣的履職“描繪”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福州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