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晉安新聞網 >> 要聞快遞 >> 正文

福州地鐵“環線通”系列報道之四 地鐵4號線設置3面藝術墻 融入閩都文化、福州古厝等元素

2023-08-15 13:48:25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林榕昇  【字號

福州地鐵“環線通”系列報道之四 地鐵4號線設置3面藝術墻 融入閩都文化、福州古厝等元素

《鶴林鳳丘今猶在》。本報記者 原浩攝

 ?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直以來,福州地鐵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即將開通的地鐵4號線首通段,不僅在車站裝修中融入“古厝”“馬鞍墻”等文化元素,還邀請本地藝術家創作了3面藝術墻。14日,記者來到橫嶼站、東門站、西門站,探尋藝術墻背后的創意故事。

  走進橫嶼站,栩栩如生的藝術墻《鶴林鳳丘今猶在》映入眼簾。橫嶼站位于化工路前橫路口北側,附近有牛崗山公園等,自然環境優越,生態多樣。朱熹創立紫陽講堂時,曾在牛崗山附近題字“鶴林”“鳳丘”。藝術墻的設計理念以自然生態為主,用一水貫穿,串聯北山南湖。畫面中用南方代表植物,表現自然生態風貌,白鷺、鶴飛翔其中,呼應朱熹當年題字。主創王釗表示,藝術墻意在表現自然生態的美好現實環境,為來往乘客營造舒適的乘車環境。

  在東門站,藝術墻《祈福晉安》以石材拼接而成。舊時,福州東門塔頭街南側有一座春牛亭,亭內安放著一尊泥塑的水牛供人祭祀。每年立春時節,民眾都要在這里舉行“打春牛”勸農活動,《祈福晉安》的創意正源于此。該作品以石材為主要創作材料,結合福州壽山石的創作手法,勾勒了在四季更替中靜靜流淌的晉安河,描繪了沿岸的人們鞭打春牛、祈求豐收的歷史場景,蘊含對福州城市發展的祝福。

  在西門站,藝術墻《閩都古韻》巧妙融合福州古厝弧形起伏的元素,結合三坊七巷的歷史氛圍,展現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該作品主要表現古時福州烏塔、白塔及三坊七巷在日出后的美麗景色,畫面運用漆畫的髹飾技藝,利用蛋殼、螺鈿、金箔、銀箔、大漆、干漆粉、粗銀等材料進行繪制。


相關新聞
新聞發布 更多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汲取奮勇爭先力量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我市各界干部群眾懷著無比激動和自豪的心情,以不同形

區域特色 更多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紅色電影展播及老電影海報展在晉安舉辦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紅色電影展播及老電影海報展在晉安舉辦

晉安區實驗小學開學典禮不一般 船政后人講述先輩事跡

晉安區實驗小學開學典禮不一般 船政后人講述先輩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