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教育家精神·我的育人故事 靜待花開的聲音——晉安家校協同育人“故事匯”
2025-09-10 09:27:08 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朱榕 【字號 大 中 小】
幼兒園進社區開展早教指導。(晉安區直屬機關幼兒園供圖)
開欄的話
躬耕教壇,強國有我;點亮燈塔,照亮未來。為弘揚教育家精神,激勵廣大教師投身教育強市建設,在第4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福州市教育局聯合本報開設“弘揚教育家精神·我的育人故事”專欄,聚焦師德典型,講述一線教師以愛育人、以德化人的溫暖故事,展現新時代榕城教師的風采與擔當。
晉安區直屬機關幼兒園的檔案室里,珍藏著厚厚一摞泛黃的家園聯系本。翻開其中一本,上面記錄著家長的留言:“林老師教的親子游戲,讓女兒第一次主動擁抱我”“用王老師教的方法,孩子終于愿意自己吃飯了”“在陳老師的幫助下,我終于領悟到要想改變孩子得先改變自己這句話的意義”……
一句句暖心留言的背后,是晉安區深入推進家庭教育、實現全面育人的生動注腳。教師如園丁,教育就是精心呵護每一朵花開。晉安區直屬機關幼兒園的老師們用專業和溫情幫助眾多家庭收獲花開的美好。
第一朵花:
架起隔代教育的虹橋
五歲的浩浩格外愛哭鬧,每次入園都抓著奶奶的衣角哭鬧不休。在一次家訪中,王丹老師了解到浩浩的家庭情況和養育煩惱——浩浩的父母離異,日常由爺爺奶奶看顧,爺爺奶奶總用糖果制止孩子哭鬧,又因浩浩挑食,每天追著喂飯,養成了不良習慣。
“像浩浩這樣隔代養育產生的喂養問題比較普遍?!蓖醯ふf。為了幫助家長,她每周五在班上開設“爺爺奶奶課堂”,將營養知識編成順口溜,舉著蔬菜玩偶演示:“胡蘿卜像火箭,嗖嗖嗖嗖飛進大大的嘴巴里”“小青椒像小船,劃呀劃呀劃到圓滾滾的肚子里”……
王丹還手把手教老人制作“好習慣存折”:浩浩每獨立吃完一餐飯,奶奶就畫一顆星星,激發孩子遵守好習慣的熱情。
3個月后,浩浩奶奶的“好習慣存折”就積攢了20顆星星。她紅著眼眶對王丹說:“以前總怕帶不好孫子,現在浩浩都會給我捶背了?!?/p>
第二朵花:
修補破碎的星空
大班插班生諾諾連續5天穿拖鞋上學,他的媽媽卻一點也沒發現,每次接送時媽媽的眼睛總是紅腫的。黃萍老師了解后得知,諾諾的爸爸剛因病去世,媽媽情緒低落。
為了幫助諾諾的媽媽走出傷痛,黃萍特意拍下孩子在學校手工搭建的魔法城堡作品的照片,發給諾諾的媽媽。“諾諾說,這是給媽媽的魔法屋,傷心難過的時候可以躲進來。”一句話讓媽媽紅了眼眶。
黃萍對這個剛經歷傷痛的家庭投注了更多關心,有時是一本《情緒療愈繪本清單》,有時是諾諾在班上的游戲視頻。諾諾天真的笑容讓她的媽媽漸漸從傷痛中走出來,關注到被她忽略的孩子。
大班畢業典禮的合影中,諾諾和媽媽穿著親子裝,笑容溫暖,頭上是一顆流星劃過。諾諾媽媽在聯系冊上寫道:“我和諾諾遇見您,是我們的運氣和福氣,謝謝您,親愛的黃老師!”
第三朵花:
喚醒沉睡的耳朵
有孤獨癥傾向的霖霖初入園時,父親堅持“孩子沒病,長大就好”,拒絕任何干預。班主任劉珊杉連續3個月用手機記錄霖霖的刻板行為,之后帶著視頻登門:“您看,霖霖每次聽到雷聲都會捂耳朵轉圈——這不是調皮,是他的小耳朵需要我們的保護。”
劉珊杉為霖霖家庭畫出簡易的“家庭感統訓練圖”,讓家長陪著孩子練習:用舊床單做成搖晃的“海盜船”,把豆子裝進礦泉水瓶當沙錘發出沙沙的聲響……
3個月后的家長開放日,霖霖父親激動地給劉老師看自己拍攝的視頻:“劉老師,您看,霖霖第一次主動接過我剝的橘子了?!?/p>
愛的共振里,緊閉的貝殼終于松動了,透進第一縷光。在家校的協同配合下,霖霖順利度過幼兒園時光。
第四朵花:
縫補缺失的擁抱
曾曾的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班主任賴慧萍初次家訪,孩子躲在客廳一角的立柜后。奶奶嘆氣道:“爸媽長期不在家,孩子見人就躲。”
賴慧萍深知,對父母的依賴是孩子心底最深的渴望。她將3只擁抱在一起的小熊毛絨玩具送給曾曾,又給她定制一份特殊的日歷——每完成一個親子任務,就能給遠方的父母寄一張自制的小卡片,讓親子之間的牽掛和陪伴有了儀式感。
賴慧萍還手把手教會曾曾的父母使用“云端親子課堂”,曾曾的母親用視頻給曾曾講故事,讓每日的問候跨越時空阻隔、編織親情的大網。
翻開曾曾的家園聯系冊,最新一頁貼著孩子與父母在游樂園的合影,背面是家長留言:“謝謝您教會我們,愛不是距離,是每天清晨的一聲早安?!?/p>
這本家校“故事匯”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是讓專業的清泉浸潤每一寸渴望的土壤,是讓等待的枝丫邂逅破曉的晨光,是讓每個家庭都聽見花開的聲音……